课件编号7011235

2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件(27张PPT)+教案+导学与评价方案+反思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373947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方案,评价,导学,教案,PPT,茅屋
    学段及科目 八年级语文下册 授课教师 时间 课题及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时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工作单位 授课地点 学情 分析 课标 要求 诵读理解诗歌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内容 本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经历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有感而发所写下的诗歌。学习这首诗,一方面可以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境界,让学生得到思维发展与提升;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背景鉴赏诗歌,让学生进行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 学情 现状 本班学生在思维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所以会在课前印发补充资料,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以便课上更深入地探讨问题。 学习 目标 知识 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方法 通过朗读,对诗歌进行品读鉴赏。 情感 态度 结合时代背景,体味杜甫的济世情怀,理解诗人形象。 教学 策略 重点 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鉴赏诗歌,体味杜甫的济世情怀。 方式方法 学生诵读、小组讨论 媒体 技术 多媒体课件 结构流程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语言导入】 杜甫 43 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安史之乱,当时田园荒芜、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杜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公元760年,杜甫终于结束了10年客居长安、4年颠沛战乱的生活,来到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全家安顿下来。但是,老天好像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却淋漓而至。诗人长夜难眠,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 [设计意图] 1.教师口头介绍写作背景,带学生进入情境,初步体会作者心情。 【检查预习】 1.作者链接:学生看课件的作者资料文段,填空。 2.重点字词注音:请一位学生读字词,然后全班跟读。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预习时了解作者,通读诗歌。 【朗读诗歌】 1.引入介绍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 首先读好七言句的停顿。 这首诗的七言句很多,按照我们读唐诗的一般规律,七言句的节奏是“二、二、三”,但是如果用这种方法读这里的七言句就不太妥当,比如第一句,如果这样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味道就不太对了。本文所有七言句应该按照“四、三”的节奏读,比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其次读好长句内部的节拍。 这首诗有几个长句,它不止7个字,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把这样的长句找出来。 PPT展示:南村群童 / 欺我 / 老无力。 大庇 / 天下寒士 / 俱 欢 颜。 何时 / 眼前 / 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 / 受冻 / 死 亦 足。 朗读诗歌:长句读,分段读,分组读。 [设计意图] 学习本诗体裁--歌行体。 引导学生按照意群划分停顿。 让学生流利地朗读诗歌,体会朗读的方法。 【归纳大意】 1.分层次归纳大意:用四字词归纳诗歌描绘了哪几个画面? 请一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预设答案如: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夜雨难眠 期盼广厦 提问填空:其中,第__1、2____小节是写景叙事,第__3、4____小节是议论抒情。 [设计意图] 梳理诗歌结构内容 【诗歌鉴赏】 1.小组合作,研读1-3小节,回答以下问题: ①画出描写茅草的动词,体现作者什么感情? 预想回答:“飞”“洒”“挂”“飘转”“沉”,这些茅草飞动的动词。 如果你是作者,看着自己好不容易借来建房的茅草飞走了,是什么感受? 教师明确:作者眼看茅草飞走而捡不回的焦虑。 学生朗读第一段,读出焦虑。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群童”只是一群孩子,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何会“欺”一个老且无力的“我”?他们要茅草来做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