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心脏的大小、位置、结构;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探究活动时能提出猜想;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 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地科技作品。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珍爱生命,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以及保健方法,知道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路线的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对人体心脏和血管作用以及血液循环途径的认识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心脏和血管各个方面的资料、课件,模拟心跳实验材料,红色水,医用听诊器。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心脏和血管各个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制作简易听诊器的材料:漏斗、剪刀、长胶管等,医用听诊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知道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吗? 出示听诊器,你知道它的作用吗? 出示课件,板书:心脏和血管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熟悉的生活状况中导入,直入主题,节省时间】 2.课前大家已查阅很多资料,谈谈你对心脏的认识。 3.关于心脏,你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 (1)心脏是什么样子的?心脏在人体的什么位置? (2)什么是心跳?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它与什么有关系? (3)心脏的构造是怎样的,它有什么作用? (4)什么是血管?血管有几种? (5)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循环流动的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按课前分组,组织学生自主活动。 出示课件 提出探究方法和要求: ①找一找自己心脏的位置。 ②听一听同位心脏的跳动与位置 ③感觉一下手腕上脉搏的跳动的速度 2.学生四人一组开始活动。 (1)测一测自己的脉搏 用摸脉搏的方法感知心跳,找一找,摸一摸自己的脉搏。 找一找,同位的脉搏。 提出问题,人在不同状态下的心跳快慢是不变的吗? 教师记时,学生实验。 静止状态下,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已脉搏跳动次数。 轻微活动后,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己脉搏跳动次数。 剧烈活动后,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己脉搏跳动次数。 填写实验记录 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 静坐 运动 剧烈运动 不剧烈运动 心跳次数 (1分钟) 分析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小组汇报结论。 (2)找一找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依据课文中学生的三个情景图, 采用摸一摸,听一听,看一看,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活动,摸一摸,感受自己心脏的位置与心跳。听一听同位的心跳与位置。看一看,手面上分布的血管,在手腕处,找一找自己的脉搏,将心脏与脉搏联系起来。】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谈话:刚才同学们活动地都很认真,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大的收获。那就比一比谁发现的问题多,汇报的效果好。 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果,根据表现及时评价。 预设1.心脏位于胸腔左侧,两肺之间。它的形状像一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认识心脏。 学生汇报发现心脏的位置在人体胸腔中偏左。 根据汇报,学生发现问题,引导质疑:心脏的形状与大小 。 出示课件:心脏模型 学生交流心脏的位置:位于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有拳头般大小。分布着许许多多不同颜色的血管。 摸一摸:把手放在自己左胸前有什么感受。 生交流:手在微微颤动,是心在怦怦的跳。 听一听:把耳朵贴进同桌的胸前听到咚咚咚。 说一说:你的发现? 想一想:心脏跳动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引入,摸一摸心脏在人体的什么位置?.把手放左胸腔能够感受到心脏的跳动。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