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052549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1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_大象版

日期:2025-09-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15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1,光合作用
  • cover
《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示了五个经典的发现故事,即到目前为止科学家通过实验方法发现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其中包括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的“空气实验”,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的“水草实验”,瑞士牧师谢尼伯的“阳光实验”,德国科学家朱里斯·萨克斯的“淀粉实验”,并用“光合作用”这条主线紧密联结,把一个个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给予小学生一个完整的光合作用概念模型:水+二氧化碳 碳水化合物+氧气,意在通过这一建模的典型示例,引导学生对典型探究过程进行分析与反思。 学情分析 模型一般可以分为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前者是由改变现实原型的大小或结构等特性而得到的,是有形的、可触知的、实体的模型化表达,模型的元素由物质或硬件构成,多依据相似性原理构建;后者是用抽象的语言、图像、图表或数学符号等表述的模型。对于小学生而言,物理模型容易理解和掌握,而概念模型理解为研究基础上的“结论”即可。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 2.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3.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了解其原料、条件和产物。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猜想陈述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难,科学方法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点:通过分析科学家们建立学说的过程和方法,学习如何更好地分析事实与证据,并得出结论。 评价任务 1.能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2.知道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光合作用视频资料、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植物生长、硕果累累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知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探究过程 (一)学生阅读体会“光合作用是怎样被发现的”(小组合作完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表)。 时间 国家 名称 科学家 实验结论 最终解释 (二)小组交流五个实验的情况 教师结合ppt演示进行强调实验过程,加强学生印象。 1.1648海尔蒙特的实验。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发言,得出结论:柳苗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过渡提问: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讨论发言:可提到阳光、空气。看来,海尔蒙特的实验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那么,后来的科学家又是怎样做的呢? 2.1771普利斯特利实验。 问题: (1)实验一中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2)实验二老鼠为什么会死亡? (3)实验三蜡烛继续燃烧,老鼠活着,植物生长良好说明了什么? (4)这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合作讨论明确:植物能"净化"空气。提问: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讨论回答引出下一个实验 3.1779英格豪斯实验。 (1)英格豪斯的实验所选材料为绿色植物,如果不是绿色植物能成功吗?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实验设计中所选器材要便于分析和观察研究,这是实验设计中十分重要的。 (2)为什么要用玻璃罩罩住植物并进行密封处理?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实验设计中要注意排除实验中其它因素的影响,确保实验准确性。 (3)为什么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