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66712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呼吸 呼吸的过程》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726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少儿,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
  • cover
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名称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第二中学 课例名称 呼吸的过程 教师姓名 顾红霞 学段学科 七年级下册生物 教材版本 冀教版 章节 第三章 第一节第二课时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概述人体呼吸运动与肺通气。肺通气是人体呼吸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说明人体呼吸的全过程。 4.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技能性目标: 1.尝试人工呼吸的方法,将肺通气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制作“膈的运动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演示装置”。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的方法,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肺通气和体内气体交换是完成呼吸全过程的重要步骤 教学难点:肺通气和气体交换的知识及概念,呼吸全过程。? 学情分析 虽然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血液循环,学生对体循环、肺循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氧气究竟是如何从外界的大气到达人体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放到外界大气中的双向过程还不是很清晰。该节课是在学习血液循环、肺通气的基础上,对氧气、二氧化碳在外界、肺泡、肺泡毛细血管、心脏、组织毛细血管、组织细胞中流动的特点和意义进行深入的学习。 呼气和吸气时胸廓的变化情况,涉及到物理学中容积与压强的关系,初一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所以理解本部分知识有一定困难。教师应尽量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容积、压力差的变化关系。 教学方法 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而单纯的一种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需要,只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结合本节内容我主要先择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各种组织对学生都是陌生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使书本知识感性化,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较抽象的知识降低难度,从而合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得到提高。? 2、集体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共同完成表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及总结的能对于学法是根据孩子年龄特征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生物学科的要求,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1、观察法:组织的概念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较抽象,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标本,图片的机会,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共同点,加深对人和动物,植物常见组织的理解。? 2、合作学习法: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合作学习以达到学习目标,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 3、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深化知识。力、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是学习呼吸的全过程,理解呼吸的实质。肺通气是人体呼吸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它是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由于习惯上人们容易认为吸气引起胸廓扩大,呼气使胸廓缩小,因此在《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的“身边事”中提出了“吸———扩胸、呼———缩胸”还是“扩胸—吸气、缩胸—呼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做实验,体会胸廓的变化是如何引起肺的张缩并导致吸气和呼气的,理解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关系。通过分析在肺泡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组织细胞与其周围毛细血管处,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小,根据气体扩散原理,来确定气体在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方向,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播放呼吸的全过程! 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