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8423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30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96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 cover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体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了解美术作品表现情趣和意境的艺术方法,能对相关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2.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与评述等方法,在问题情境中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3.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快乐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理解感受不同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来自生活,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教材通供的几件经典名作的欣赏、品评和思考,理解美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 四、教学过程 : (一)欣赏感知: 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出示思考题: a. 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重点理解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b. 赏析课本图片、看课本思考与讨论题? c. 分析国画作品《虾》(齐白石)和 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并了解它们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教师板书并巡视学生自读情况 (二)探求新知、合作学习: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有: a. 国画作品《虾》(齐白石)和 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并了解它们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b. 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以上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赏析图片.组织讨论.认真思考。作品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并总结出其基本含义,然后教师给予点评并更正不足之处。 问题 问题a: (1)教师就国画作品《虾》,可让学生从课本文字中总结其创作技法和艺术特色,教师给予引导并做提示(《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2)教师简析: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问题b: (1)结合课本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论述。 (2)“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毛泽东 。 (3)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4)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三、巩固练习: 写一篇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小评论? 展示评价: 学生通过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评价作品、谈一下自己对作品的观点和感想。(然后教师归纳并总结) 四、课堂延伸: 通过学习,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