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94873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8次 大小:1241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6课,明朝,科技,建筑,文学,导学案
  • cover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和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学习重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成就。 【学习难点】明朝科技、建筑、文学艺术发展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过程】 一、科技名著 (一)基础知识 著作 作者 作品内容 作品地位 《本草纲目》 李时珍 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 总结我国了药物学成就,丰富了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详尽的物品、生产工具、生产流程介绍,120多幅插图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记录先进经验、记述革新和创新成果 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问题探究 结合李时珍、宋应星和徐光启的生活与创作经历,他们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明朝科技和近代西方科技有何不同?导致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基础知识 明长城 (1)目的:防御 北方蒙古贵族的侵扰。 (2)起止点:东起 鸭绿江边 ,西至 嘉峪关 。 (3)功能:长城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4)地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 明 代修筑的。 2.北京城 (1)营建:明成祖, 元大都 。 (2)布局及特点:明朝的北京城有 宫城 、 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3)建筑: 紫禁城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二)问题探究 我国的古建筑数量每年都在减少百分之五以上,各个城市百年以上的建筑已经不多。面对此种状况,你应如何做? 三、小说和艺术 (一)基础知识 1.小说 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主要内容 价值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代中期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艺术 书画:出现了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等。 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其他: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二)学以致用 《三国演义》 吴承恩 《水浒传》 罗贯中 元末明初 《西游记》 施耐庵 明代中期 【课堂小结】 【巩固检测】 1.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2.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称它是“十七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日本学者薮内清也认为它足可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匹敌。它是( ) A.《伤寒杂病论》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3.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农政全书》———徐光启?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 ④《本草纲目》———张仲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