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97783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课后作业)(8份打包)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01330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活的,8份,作业,课后,课件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B.晚清 C.民国 D.新中国 解析: 材料“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叙述了西方餐饮进入上海的情景。明代实行“海禁”,故A项错误;晚清时期,1842年《南京条约》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西方的生活习惯开始传入,故B项正确;民国时期,上海依旧是外国列强的重要侵略目标,但不是最早,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上海再度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受世人瞩目,也不是最早,故D项错误。 答案: B 2.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B.着西装已引领时代潮流 C.变革在全国都得到推行 D.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服饰的变化。根据材料中“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可知传统服饰有强大的生命力,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着西装不是普遍现象,并未引领时代潮流,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传统服饰占主流,盲目崇洋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 答案: A 3.(2019·宿迁高一期末)《秋瑾集》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下列对该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妇女传统地位有所改变 B.妇女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C.女子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D.西方思想冲击传统观念 解析:———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表明妇女传统地位有所改变,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妇女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是指妇女在政治上行使民主权利,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表明女子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这些都是受西方的影响,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4. 据学者统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婚俗在教育发达地区已改变很大,如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纷纷出现,但即便在大城市,丧葬旧俗依然盛行,如丧事披麻戴孝,守孝期内不洗脸、不洗衣服等,南北均如此。其原因主要是(  ) A.年轻人与年长者观念不一 B.传统忠孝礼节观念根深蒂固 C.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发达 D.西方文化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婚俗的变化。据题干可知,即便在大城市,丧葬旧俗依然普遍存在,且“南北均如此”,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即使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统忠孝礼节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故B项正确。 答案: B 5.辛亥革命之前,“太太”一直用于称呼官员的妻子;而民国时期,“太太”成为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共同青睐的称呼。这种变化体现了(  ) A.传统礼俗消失      B.科学知识普及 C.平等观念传播 D.妇女地位提高 解析: 根据材料“太太”一词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变化可知,“太太”这一传统词汇并未消失,只是新时期赋予了新的含义,故A项错误;称呼的变化,属于社会风俗,不属于科学知识,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前,“太太”一词用于官员的妻子,平民不能使用,体现了等级性,而民国时期,社会上层和平民共同青睐,打破等级性,体现了平等性,故C项正确;材料叙述了由等级向平等的转变,并未涉及男女地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