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03465

2.1《声音的获取与加工》第二课时 课件(8张PPT)+教案+视频

日期:2024-05-04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视频 查看:82次 大小:475188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声音的获取与加工,第二,课时,课件,8张,PPT
    《声音的获取与加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 1.能够选择适合的声音文件进行混音; 2.能够根据需要对声音文件进行编辑与加工; 学习内容 1.对音频进行混音操作; 2.根据需要对音频进行剪切与合并; 学情现状 1.学生的信息素养较好,但音频加工的软件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操作界面不熟悉,需要一定的指导; 2.音频的获取与加工这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的、有趣的、实用的,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将两段音频混合在一起; 2.掌握使用音频加工软件的技巧,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过程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掌握声音加工的简单操作; 2、在被点评和点评者之间切换角色,培养学生的鉴赏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索、实践操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 重点难点 重点:将朗诵音频与背景音乐混合; 难点:不同时间长度的背景音乐于朗诵音频的混合; 方式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式学习,将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中。提供相应的脚手架以及及时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完成任务的能力与意识。 媒体技术 运用学生录制的朗诵音频、网络朗诵视频、修音视频、教学PPT等多媒体素材,采用屏幕广播、文件发送等技术手段开展教学。 教学 流程 结构 评价方案设计 1.课前检测 测评内容 声音获取的方式有哪几种,自己录制音频用的是哪种方法。 评价方式 以问答检验是否了解常用的声音获取的方式。 2.课堂随测 练习内容 1.混音软件的基本操作; 2.剪切与合并音频的操作方法; 评价方式 以任务操作检验是否正确掌握混音、剪切与合并的操作方法。 3.课后测评 测评内容 1.给朗诵加背景音乐是否成功; 2.背景音乐是否和朗诵相匹配; 评价方式 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播放精彩的朗诵视频以及班上同学录制的朗诵作品,学生推测音频中的朗诵人的身份。 设计意图 点明活动内容,网络朗诵视频与学生录制的音频形成比较,彰显背景音乐的重要性。猜测朗诵者身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引起学生兴趣。 学与教的活动 【揭示任务】 1.简述混音的含义; 2.选择一段朗诵,为其添加背景音乐; 【搭建脚手架】 1.提供操作素材; 2.简单列出操作的步骤; 【学生操作】 1.选择朗诵和背景音乐素材; 2.导入素材到音频加工软件中; 3.进行背景音乐与朗诵的混音; 4.保存并导出音频文件; 【问题探究】 1.针对多数学生的问题进行选择性的讲解,给出进一步提示; 2.展示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存在问题的学生作品,其他学生找问题; 3.通过点评作品,发现学习需求,要对音频进行剪切与合并操作。 【搭建脚手架】 1.提供新的软件; 2.简单列出操作的步骤; 【学生自学】 1.导入音频的操作; 2.剪切音频的操作; 3.合并音频的操作; 4.保存与导出的操作; 【作品展示】 1.学生自行推荐进行作品展示; 2.自我评价; 3.同伴评价; 4.教师点评; 【知识拓展】 1.从审美的角度进一步优化混音后的作品; 2.声音的高级加工,神奇的修音效果。 设计意图 1.浓缩教材,转变学习方式; 2.采用班级学生素材,增强学生的兴趣; 3.多搭建脚手架,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从任务中产生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课所学: 1.混音的操作; 2.剪切与合并的操作; 3.信息化的工具能够对声音进行很多的改变。 自我反思 在信息技术科组团队的帮助下,本人完成了《声音的获取与加工》第二课时的教学,在此过程中,团队经过集体备课、集体研讨、试讲、听课、评课等环节后,确定了最终的教学设计。现本人对本节课作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操作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