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08454

3.2 氧化和燃烧 同步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1246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氧化,燃烧,同步,训练,答案
  • cover
3.2 氧化和燃烧  1.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 铁质菜刀生锈 C. 人的呼吸过程 D. 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 2.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C) A. 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 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 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3.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 A. P2O5  B. 面粉  C. 镁粉  D. CH4 4.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是(C) A. 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 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C. 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 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5.当高层楼房的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立即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B)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 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呼救 ⑥跳楼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⑤ 6.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变旺。其原因是(D)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D) (第7题) A.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8.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 A. 扇灭———隔绝氧气 B. 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 湿抹布盖火———隔绝氧气 D. 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第9题) 9.为了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60 ℃。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变大。 (2)结合本实验的目的,写出70 ℃热水的作用:使白磷B隔绝空气,使白磷A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10.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小木棒下端的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下端的温度较易达到其着火点。 11.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 (1)通常情况下,除了具有可燃性外,物质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资料显示:①H2+Cl22HCl,②2Mg+CO22MgO+C,据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解析】 (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2)由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赤壁之战中,周瑜与曹操两军对垒,各自驻扎于长江两岸。周瑜打算火攻曹营。按照预定的计谋,一切布置停当,只缺一样———风。就在这时,诸葛亮“借”来了东南风。风一起,几十万曹兵被烧得大败而逃。 材料二 1980年,我国黑龙江大丰林业局研制成功了一种风力灭火机。这种风力灭火机在扑救小兴安岭的一场大火中大显神威,可喷出强度在32级以上的飓风,将2万多亩森林大火全部扑灭。 (1)请根据材料一解释风能助火的主要原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