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21119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3.血管》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5272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京,3.血管,运输,物质,体内,节人
  • cover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血流的管道———血管》,是初中生物北京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本节为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本节既是《血液》的自然延续,又是《心脏》的基础,是学生认识循环系统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这节内容为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思维型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前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设计问题串,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小组同学热烈讨论,思维进行碰撞,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学情分析】 我校的课堂模式为思维型课堂。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已经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对血液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血液的运输功能。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由于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情况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难以真正理解动、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及功能。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同时,恰当的利用多媒体呈现图片、视频、FLASH、变抽象内容形象化。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思维型课堂”,开启学生思维,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血管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点】 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 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教学难点】 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课时安排】 共2课时,本节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导学案。 2.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内容。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血管疾病和保护血管的资料。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 课前每组4号展示同学在本组黑板完成本组自主学习的展示任务。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血液通过何种渠道完成它的运输作用?播放《红细胞的诞生以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视频。通过视频,我们看到血液只有在血管中循环流动,才能完成其运输功能。本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血流的管道--血管》。 [目标展示] PPT展示本节目标,黑板书写目标关键词:结构、功能、区分血流 [自主学习点评1] 血管的概念 点评同学1带领全班同学学习概念、书本勾画重点、导学案纠错、集体朗诵,并为点评展示组打分,全班同学为点评同学打分。(学生自主学习能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再重复,课堂设计检测环节,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自主学习点评1--教师精讲] 教师播放血液循环动态FLASH1,学生观看FLASH1,辨认动静脉血管并说明理由,教师板书。 黄色箭头:动脉血管 黄色箭头:静脉血管 中间: 毛细血管 血流方向:心脏→全身 血流方向:全身→心脏 血流方向: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提问:动、静脉血管的血流特点?为第二课时实验课及心脏学习奠定基础) 血流特点:主干→分支 血流特点:分支→主干 [自主学习点评2] 血管的分布 点评同学2带领全班同学学习三种血管的分布,感受颈动脉、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