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28621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 第一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4-05-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20261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民,历史,必修,专题,一课,百家争鸣
  • cover
(课件网) 这是最坏的时代 也是最好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1.1百家争鸣 1儒家 2 道家 3法家 4墨家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思想是?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反映了孔子倡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思想,是一种以民为本的观点。 (1)孔子 一、儒家 仁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的思想 狭义: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恢复周礼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 (1)孔子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另一思想是?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以德 提倡德治 孔子在思想上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除了“仁”和“礼”外还要注重什么? (1)孔子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孔子的天命思想是什么? 敬鬼神而远之 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务实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因材施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①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扩大了教育范围 ②开创私学 ③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易》《春秋》《乐》 (2)孟子 1.政治思想 1、“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古代早期民本思想基础) 仁与仁政: 仁是一种广泛的道德伦理观念,基本内涵是“爱人”。 孟子的仁政从“仁”的精神出发,扩充发展成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多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仁政”(核心) 民贵君轻 2.其他思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气节 (2)性善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2)孟子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争;争则乱。先王故制礼义以分之。 政治思想: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提出“君舟民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伦理:主张“性恶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3)荀子 对早期儒家思想有所丰富 法家 韩非子 理论来源 观点主张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①法、术、势三派 ②道家思想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发展趋势 作 用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二、法家 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要研究现在的事情,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合作探究] 世界改变了事情也就随之改变,事情改变了那就需要对变化进行准备 二、法家 节葬 主张 反对奢靡生活 反对命运之说 选贤任能 统一思想 主张勤俭节约 反对厚葬,主张薄葬 爱是相互的 现实精神 兼爱 非乐? 非命 尚贤 尚同? 节用 含义 刻苦俭朴 自我牺牲 讲求奉献 勤劳务实 三、墨家 墨子 孔子曾求学于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