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29998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270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 cover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本课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学习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由于理论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把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土地所有权的改变,土地改革完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权巩固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学法指导 纵向联系法、讲解法、例证法。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从中我们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当家作主等。)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见课前预习部分。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企盼土地———中国农民的千古梦 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两千多年来,广大农民都憧憬着“耕者有其田”这样一个梦想。当年,李自成高举“均田免粮”的旗帜攻入北京,洪秀全高呼“有田同耕”口号占据了大清半壁江山,孙中山更是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试图实现共和理想。那么新中国成立时,农民拥有土地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同学们先来看下面的表格: 材料一: 阶级项目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农村人口 不足10% 90%以上 占有土地 70%~80% 20%~30% 思考: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谁的手中? 材料二: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占有大量土地,他依靠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过着奢华的生活。住的是被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庄园;当时在他家干活的雇农却难以住上完整的茅屋。他却坐享其成。 农民唐礼福:他家有件棉衣,已祖孙多代穿了162年。传到他这代的时候,已补丁摞补丁,看不出它的模样了。农民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买新衣服穿了。可以说劳而无获。 师:看完了上述材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总结土地改革的原因。 生:1.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的要求。 3.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需要。(这一条学生很难总结出来,老师在总结时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 运用旧中国土地占有情况的表格和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和农民唐礼福的生活状况的对比等史料,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培养了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师过渡: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状况是如何改变的?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土地改革是怎么进行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农民长期遭受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农民什么时候彻底翻了身?———(中国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土地改革后。) 2.毛泽东也很感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