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课《国共十年对峙》教学设计3 1、 课程标准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二、学情调查 我所任教的是北京四中高一年级的7班和9班,在第一次上《鸦片战争》的时候,我感觉这两个班的基础都很好,7班的同学要比9班的更活跃一些,两个班的同学不需要在基础知识上过多的去强调,他们更需要提升能力,提升认识,评价,解读历史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的时候,需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补充相对鲜活和新鲜的史料。 我这次讲的国共十年对峙,又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相对简单,也比较容易理解,但又有些枯燥乏味。政治性比较强,可供探究的余地不大,只要能接受既成的,公认的结论即可,所以在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讲述的生动性,不要照本宣科式的死板讲述。除了对既成结论的强调之外,可以补充一些相对新鲜的史料故事,同时在讲授中共土地革命的同时,可以安排和以往的农民革命的土地政策的比较,例如:天朝田亩制度,突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进性以及其成功的必然性,进而为解放战争以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解,做一些铺垫。 3、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知识点 理解与运用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 通过对大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与探究,学生能掌握南昌起义的背景。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的开始。 土地革命(重点,难点) 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三次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通过对武装起义的失败原因和对当时中国形势的分析,进而学生能理解为什么中国革命会走上一条农村包围城市,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夺取政权的道路。 矛盾分析,比较异同,归纳总结,联系探究 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被迫长征,遵义会议,主力会师。 理解遵义会议的伟大作用 学习和理解伟大的长征精神 4、 教学重点难点 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解与评价 5、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今天的新课“国共十年对峙” 【讲授新课】 提问:我们在上节课,讲到了国民革命的失败,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呢?提问:中共应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呢? 一、南昌起义 意义点一下即可。十大开国元帅中,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共有7人,除彭德怀,罗荣桓,徐向前外,都参与过。 2、 土地革命 1. 八七会议 在党的革命事业危急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请大家看教材71页第一段,划“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意义:为党指明了方向。 尽管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但实际的行动却仍然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进而掀起全国的革命浪潮,最后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的道路。根据这一精神,中共又领导和发动了100多次的旨在夺取大城市的武装起义,其中著名的有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让我们看一下秋收起义。 2. 秋收起义 讲述:秋收起义原定分三路进攻长沙,结果均遭失败,5000余人的部队,起义几天后锐减为1500人,不得不停止进攻,而1927年12月的广州起义,尽管起义军在一开始顺利占领大部分广州市区,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这种占领也仅仅维持了一天,随后便被武装反扑的军阀部队赶出了广州,起义军除了少数突围之外,其余大部牺牲。 【提问】:中共组织的以攻占大城市为目的的武装起义,为什么都失败了? 补充材料:1928年国民党军队,272个师又21个独立师18个独立旅,总数约200余万人。且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