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33176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79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教案,6.20
  • cover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 (1)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政协的职能; (2)第一届人大会议的召开;民族区域自治。 2、能力: (1)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分析、归纳、比较、概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事实之间联系的能力; (2)归纳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提高归纳和概括能力。 3、过程和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法; (2)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形成多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学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4、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在初中的社会课和思想政治课中曾有学习,但学生对我国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并不深刻,所以,学习本届内容时,可结合前面所学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进行比较,并分析中国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加深学生对我国民主制度的热爱,也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密不可分。 5、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难点: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本节课我们学习新中国的民主建设,那么我现在问同学们,中国的民主制度有哪些?中国人民是怎样实现当家作主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我国的民主制度主要有三大制度,即政协、人大、民族区域自治,中国人民通过这些制度,成为国家的主人,享受民主与自由,实现国家的建设。 (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背景: 多媒体展示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音像资料或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从参加会议人员组成可以看出人民政协有何特点? (2)内容: 多媒体展示《共同纲领》相关内容。 提出问题:根据材料概括出《共同纲领》的内容和性质。 教师强调:《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政协代行人大职权。 2、新发展:八字方针的提出。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资料回放”。提出问题:我国为什么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学生归纳概括政协的主要职能。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创立 1、背景: 2、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立法 人大的主要职能: 选举国家领导人 决定国家重大政策 讨论一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它的发展完善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播放有关两会的视频,让学生讨论两会如何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平台。 比如:某网络领军人物是政协委员,他在政协会议上提出了有关中国网络安全的议案,人大讨论通过以后,然后相关的法律就产生了。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和特点? 中国民主制度的特点: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坚持民主内容和民主形式的统一; 坚持党内民主、党际民主、人民民主的统一; 坚持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自治民主等形式相统一。 课堂小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练习测评 知道学生完成本课测评: 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建立的?在中国民主建设中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比较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