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51137

4灯笼课件(28张ppt)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31656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灯笼,课件,2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4 灯笼 吴伯箫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提起灯笼,你会想到哪些场景? 灯谜会 节日欢庆 装饰美化 古代府第 更夫照明 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历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全国文联理事等职。 《羽书》《难老泉》《黑红点》《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我还没有见过长城》《出发点》《忘年》等作品均收入《吴伯箫散文选》。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及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着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 1.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与“灯笼”相关的各情节有序地结合在一起的。 3.领悟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蕴含着的情感变化及升华。 整体感知 1.结合文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清文章脉络。 1.字词疏通 争讼( ): 斡( )旋: 领 域: 静 穆: 思 慕: 怅 惘: 锵 然: 因争论而诉讼。 调停,调解。 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 安静庄严。 思念。 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形容金属或玉石撞击的声音。 sòng wò 褪( )色: 燎( )原: 熙( )熙然: 暖融融: 马前卒( ): 垂珠联珑: 人情世故: 颜色失去鲜艳,变得暗淡。 火烧原野。 温和欢乐的样子。 形容温暖宜人;舒适。 现用来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 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为人处世的道理。 tuì liáo xī zú “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抒写有关灯笼的事件,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1-2):由小孩子喜欢火、光引出灯笼,总说喜爱灯笼的原因。 二(3-12):通过对灯笼的回忆、联想,表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2.结构层次 1.第一段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2.从第二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试作分析。 (1)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2)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运用夸张和比喻,形象地表达出“我”与灯笼结下的缘分之多,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一、阅读3-9段,看看作者围绕灯笼回忆了哪些事件? 1.长工李老五和“我”提着灯笼接祖父。 2.提着母亲递给的纱灯上灯学。 3.乡俗还愿时,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4.元宵节在几处山城小县看灯笼。 5.族姊远嫁看满街的灯火。 6.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的喜悦。 二、结合下列句子,说说灯笼有怎样的意义? 1.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头发也全白了。 2.真是,若有孤行客……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3.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却早已褪色了。 4.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勾不起爱好来。 三、阅读10-11段,思考: 1.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现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10、11段却跳出回忆,写了想象虚构的事件。作者为何这样安排?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 材料链接: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