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 * 地壳的运动 导入:播放视频 地壳的运动过程 同学们看完视频也大概了解了地壳运动的是怎么发生的,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课题———地壳的运动 大陆漂移学说 喜马拉雅山脉 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陆漂移学说 在中国的西南,耸立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而就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又有着世界第一大峡谷之称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最深处达6009米。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里,人们又探测到了海平面以下11034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如此庞大的地质体呢?它们从地球诞生之日起就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七大洲本是一个整体”这个想法似乎太荒诞了,但是100年前就真的有这么一位科学家从这个看似荒诞的想法中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学说:大陆漂移学说,他就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魏格纳在大陆漂移学说中提出:大约在距今2亿年前,地球上的只有一个大陆,叫泛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叫泛大洋。后来泛大陆开始分裂、漂移才形成今天的七大洲。 在上个世纪20年代提出“大陆漂移学说”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在当时统治地质学界的权威理论是海陆固定论,也就是认为自地球诞生以来,海洋和陆地就是这样分布的,大陆不可能漂移。在那时,胆敢提出这样的观点,是连“教授”都做不到的。 一个学说如果没有事实依据,就只能是空想,魏格纳为此多方搜集证据。比如他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山系和地层是“遥相呼应”,如果北美洲这边有一个褶皱山系,那么欧洲这边也有一个褶皱山系,如果巴西这边有一个古老的岩层,那么非洲西部也有一个相应的岩层。还比如在古生物学上,他发现有一种叫中龙的古代小型爬行动物,生活在淡水中,它的化石只有巴西和南非有,巴西在哪?南非在哪?试问这个生活在淡水中的中龙是如何能够漂洋过海游过大西洋的呢? 大陆漂移学说 所以最后魏格纳这样说:几个大陆吻合的是如此之好,就像一张报纸被撕开之后再拼起来,不仅轮廓吻合得很好,就连报纸上的文字也能连起来。 但是证据再多,只要有一个问题不能解决,这个学说也不能成立,当时魏格纳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大陆漂移的动力从何而来? 魏格纳给予的解释是硅铝层在硅镁层上滑动、漂移。还记得硅铝层和硅镁层吗?它们是地壳的上下两层,它们是什么状态?都是固态,也就是固态的硅铝层在固态的硅镁层上漂浮、移动。漂移的动力是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但是计算的结果证明这个力根本无法推动这么大的陆地。因此,大陆漂移学说在魏格纳的有生之年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承认。 魏格纳: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海底扩张学说 声纳 海底扩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却意外地,在几十年后在另外一个领域,海底,找到了。这要归功于二次世界大战,归功于二战中声纳技术的发明。声纳技术使人们了解了海底地形。人们发现海底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平坦,它也像陆地表面一样,有起有伏,海底山脉叫海岭,分布在大洋中部,也叫大洋中脊,海底的沟槽叫海沟,它分布在海洋的边缘。 此外人们在海底还有重大发现,看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读图。找到大洋中脊,两侧的数据是岩石的年龄,看一看海底岩石年龄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海底岩石年龄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海底岩石年龄为什么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呢?提示找出海底扩张学说,解读海底扩张学说,回答这个问题。 看图,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是岩石圈中最不稳定的破碎带,地幔物质容易从这里侵入,并从海岭顶部的开裂处涌出,冷凝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地幔物质不断上涌,新的大洋地壳不断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