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3.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按照歌曲的要求表现强弱。 2.能够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 教材分析 歌曲由作曲家瞿希贤创作于1957年,曾获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音乐作品一等奖。这是一首叙事体歌曲,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曲调优美、动听,节奏舒展、感情真挚、富于口语化,深受少年儿童喜爱。歌曲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第一段开始弱起,缓慢的音乐将人们带到宁静、安逸的农村,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围坐在丰收后的谷堆旁,听妈妈的故事。徐缓的节奏,平稳起伏的旋律,长短不一的句子结构,有一种叙述的亲切感,勾画出现实生活的甜美幸福。第二段沉缓、叹息的音调,低音区低沉的旋律,表现妈妈的悲痛和辛酸,叙述着母亲经历的苦难。“冬天的风雪……”开始,从高音do顺势下行,一气呵成。上半句激昂悲愤,下半句“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衫”又凄楚无助。该曲调的再三反复,强烈的情绪对比,形成了整个歌曲的高潮,一方面痛诉了旧社会的罪恶,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妈妈深切的同情。第三段再现,相同的乐段再次反复,把人们从故事叙述的年代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景色依旧,情感却与先前不同。这眼前的幸福宁静,比往日多了许多新的意味而愈发显得可贵。歌曲曲调优美动听,容易记忆容易学唱,可以独唱也可以齐唱,问世后广泛流传,受到几代人的喜爱,曾被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聆听一首歌曲,听听歌曲里讲述了什么故事? 师:这首歌曲有怎样的情绪? 生:抒情地…… 师: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故事,是一首叙事体歌曲,有很强的抒情性。叙事体是一种体裁,就是在歌曲里讲述了一个故事,我们听过的《歌唱二小放牛郎》也是叙事体歌曲。 二、初听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师:请同学们先来听一听,在听的过程中想一想,我们要学的这首叙事歌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它可以分为几个段落,请你在每个段落结束的地方举手表示。 学生聆听并用动作表示出段落。 生1:歌曲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好像是一样的。 生2:歌曲的前后两部分是优美的,中间有点哀伤。 2.欣赏第一乐段。 (1)欣赏范唱。 师:你们说得都挺好,下面我们来听第一段。教师范唱第一段。 (2)体会歌词。 师:这段描写的意境怎样,你能否结合歌词向大家来描述一下。 生:明月当空,晚风徐来,孩子们坐在草堆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师:请大家把第一段的歌词读一读。 (3)学习旋律。 师:指导学生跟琴分句听唱旋律。 (4)演唱第一段歌词。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跟琴演唱歌曲第一段。 (5)选择相应的速度。 师:你们认为哪种速度更适合表现第一段的意境呢? 生:分别用快速和中速演唱歌曲,选择符合歌曲意境的速度。 3.欣赏第二乐段。 (1)对比欣赏。 师:分别用抒情和哀伤的感情演唱第二段,请学生选择哪一种情绪更适合第二段的情节。 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师:这一段和第一段的感情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不同点的原因是什么? (2)跟琴演唱第二乐段。 师:重点指导前八分音符后两个十六分音符和前两个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的组合节奏。学生如果不能唱准,就带学生慢速练习节奏后再进行演唱。 (3)体会歌词。 师:在这一段中,你认为主要写了“妈妈”哪些方面? 生:“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写的是妈妈吃得很差;“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写的是妈妈穿得很单薄很破。 师:歌词中说到,“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那我们对比一下,妈妈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4)有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