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多聚酶链式反应 扩增DNA片段 ——— PCR实验 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强大的实验技术之一 美国科学家 穆利斯(K.B.Mullis) 发明了PCR技术 1993年诺贝尔奖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 定义: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能以极少量的DNA为模板,在几小时内复制出上百万份的DNA拷贝。 意义:有效解决了因为样品中DNA含量太低而难以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的问题。 应用:广泛应用于医学、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刑侦破案、古生物学、基因克隆和DNA序列测定等各方面。 (一)PCR原理 在用PCR技术扩增DNA时,DNA的复制过程与细胞内DNA的复制类似。 一、基础知识 DNA双链复制 PCR定义: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能以极少量的DNA为模板,在几小时内复制出上百万份的DNA拷贝。 1.1、DNA分子的组成成分和结构 DNA 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共有 种,每个基本单位是由一分子的 、一分子的 、和一分子的 构成。 脱氧核甘酸 4 磷酸 碱基 脱氧核糖 1、DNA的复制 脱氧 核糖 含氮碱基 磷酸 碱基 1 2 3 4 5 O ATGC 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5 4 3 2 1 O O P O HO 碱基 O OH O O P O HO OH 碱基 5 3 3 5 碱基 脱氧核糖 磷酸基团 碱基 脱氧核糖 碱基 脱氧核糖 5’ 3’ 多脱氧核苷酸链结构简图 1.2、DNA分子的平面结构 A T G C A G C T 氢键 5'端 3'端 识别 : DNA分子的3′ 端与5′ 端 -OH端为3′ ; 磷酸基团的末端为5′。 5'端 3'端 1.3 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 DNA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复制方向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因此DNA复制需要引物。 当引物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后,DNA聚合酶就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DNA链,因此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DNA母链 引物 DNA的复制方向 DNA的复制过程 1.DNA解旋:解旋酶在局部展开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为单链, 2.引物合成:引物酶辨认起始位点,以解开的一段DNA为模板,按照5'到3'方向合成RNA短链。形成RNA引物。 3.DNA片段的生成:在引物提供了3'-OH末端的基础上,DNA聚合酶催化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过程。 4.RNA引物的水解:当DNA合成一定长度后,DNA聚合酶水解RNA引物,在引物部位换上DNA片段(冈崎片段)。 5.DNA的连接:DNA连接酶将DNA片段(冈崎片段)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分子。 引物:引物是一小段DNA或RNA,它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用于PCR的引物长度通常为20~30个核苷酸。 1.4 细胞内DNA复制条件 参与的组分 解旋酶 DNA母链 4种脱氧核苷酸 DNA聚合酶 引物 在DNA复制中的作用 打开DNA的双链 提供DNA复制的模板 合成子链的原料 催化合成DNA子链 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模板:DNA两条链 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 引物:一小段RNA 思考:体内DNA复制的条件是什么? 体外扩增DNA 如何提供相似环境? 体内DNA复制 PCR反应 能量:ATP 模板: 原料: 引物: 能量: 酶: 目的DNA 4种脱氧核苷酸 Taq聚合酶(耐高温) 一小段RNA(或一小段单链DNA DNA双链 单链 变性(加热80-100℃ ) 复性(缓慢冷却) PCR仪 PCR技术的原理总结 利用DNA分子的热变性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旋与结合,从而完成体外DAN分子的扩增。 体外DNA复制的条件: 四种脱氧核苷酸、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引物、 模板;缓冲溶液、严格控制温度的温控设备。 复制的方向:子链的5’端向 3’端延伸。 (二)PCR的反应过程(三十多次循环) 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称为变性。 复性:温度下降到50℃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称为复性。 延伸:温度上升到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