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04065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2922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8课,社会主义,发展,挫折,教案
  • cover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经互会成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剧了社会危机;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过程与方法: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经验及教训,从而认识到,改革需要立足于本国的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探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的挫折。认识到改革需要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苏联解体的过程 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史料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1年12月25日晚,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的降落下来,取而代之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那么,苏联是怎么解体的?东欧国家又发生了怎样的剧变呢?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社会主义国家增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亚洲:中国、朝鲜、越南等 拉美:古巴 2、苏联模式的推广: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经互会的成立: 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 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苏共还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东欧各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3、中苏建交与合作: 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斯大林逝世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2、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 (1)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1956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 (2)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3.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3、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