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水污染 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逻辑结构: 固体废弃物污染 大气污染 污染源 污染物 污染过程与危害 污染防治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什么是“环境污染”? 近三百年来,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一方面,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另一方面,自然资源的迅速消耗与破坏、环境的急剧恶化与退化,构成了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环境污染 什么是“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向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和能量,超过了环境容量,即环境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和危害了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一系列现象。 水俣病 白色污染 废旧电池 油轮泄露 赤潮 湖泊沼泽化 毒气泄漏 城建渣土 生活垃圾 光化学烟雾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大气污染 环境污染的表现有哪些? 水体恶臭 酸雨 说说看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水体污染现象 知识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水污染事件的形成原因、过程和危害,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水污染的治理,理解事物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2.通过案例分析,反思人类的行为,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重点: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 难点: 1.自净的概念和机理; 2.水体污染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四大文明古国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人类文明源于水 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什么叫水污染?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污染物进入水体是否就是水污染?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 发生了什么? 干 净 天 然 水 物理净化(混合、稀释、挥发、扩散、沉淀等) 化学净化(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沉淀等) 生物净化(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地同化、氧化、分解等) 污染物 净 化 的 天 然 水 1.概念: 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既然天然水体有自净能力,我们是否就可以无限制的向水中排放污染物? 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而且不同种类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 提示 思考 2.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 适量的藻类和其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 O2,既补充了水中由于污染物的氧化所消耗的氧,又可除去过多 的CO2。 河床底部可以吸附部分污染物; 微生物把污染物作为营养源,通过生 化过程,把复杂的化合物转变为简单 的化合物,以及CO2、H2O等无机物。 污染物进入河流后,首先发生混 合、稀释、挥发、扩散、沉淀等物理 作用,其次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使污 染物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浓度降低。 河道中水的净化作用是怎样的?这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河流自净作用发生的位置不同,净化的机理也不完全相同。 提示 思考 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案例1 水俣湾 震惊世界的水俣病 导致水俣病发生的污染物质是什么?这些污染物是从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