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07078

4.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件(共54张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27543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课件,54张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什么是“湿地”? 什么是“湿地”? 它号称“地球之肾”,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池,不仅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促淤造地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什么是湿地 日益减少的湿地 保护湿地 知识目标: 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以及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2.通过国内外实例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保护湿地的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湿地减少的原因,培养思维能力; 2.通过“围湖造田”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表达和思辨能力。 重点: 1.湿地的概念、特点 2.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难点: 湿地减少的原因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一、什么是湿地 1. 湿地的概念 (1)狭义 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面的浅海部分。 (2)广义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世界《湿地公约》 你是怎样理解湿地定义的? 对湿地定义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提示 思考 2. 湿地的价值 (1)生态价值 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地球之肾 (2)经济价值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3)社会价值 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狭义的理解湿地概念,对湿地价值的发挥带来什么影响? 狭义的湿地只强调出沼泽、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忽略了水体部分。将湿地区域限定为一个相对的狭窄地区,大大减弱其在环境应发挥的巨大价值。 提示 思考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以沼泽为主的湿地分布区。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三江平原先后出现过三次开荒高潮。第一次开荒高潮始于1956年至1960年新建和扩建了32个国营农场,共开荒48.85万公顷;第二次开荒期为1970~1972年,各农场共开荒30.39万公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国家对垦区实行了现代化农业试点,其间开荒面积达20万公顷左右,形成了第三次开荒高潮。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力度,在三江平原湿地中划定了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七星河自然保护区、洪河自然保护区和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划定了六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即:三江、燕窝岛、长林岛、虎口、月牙湖、六岸湖等湿地自然保护区。1998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做出了保护湿地的决定,明确了严格禁止湿地开荒,并对已开垦的湿地进行农用地结构调整。 纵观三江平原的开发历史,对于三江平原的开垦利用,你认为有什么影响? 一方面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奋斗,把三江平原建设成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对粮食的需求。另一方面限于过去对生态保护尚缺乏认识,导致盲目开荒,使湿地面积迅速下降,从而导致了生态恶化和土地退化。 提示 思考 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变成商品粮基地后,从湿地生态意义的角度,带来什么影响? 使其失去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及野生生物栖息地的作用。 提示 思考 三江源湿地保护 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