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36121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5离骚(节选)课件(39张)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6638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课件,节选,离骚,古典,诗歌,教版
  • cover
(课件网) 15 离骚(节选)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悼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赏析: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第三、第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长篇抒情诗。它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作者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 作者介绍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可知《离骚》当作于屈原被放逐以后。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应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背景解读 楚 辞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创作的诗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结构图示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中的重要篇章,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抒情诗,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写于屈原被楚王疏远之后。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诗人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诗人批评了楚王的反复无常、听信谗言,更以激愤的心情揭露了楚国朝廷中的一批小人的丑恶嘴脸。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炽热的爱情激情、对美好情操的执着追求、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强意志、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等。 主旨归纳 1.如何理解诗歌的题目“离骚”? 【对应考点】把握诗歌的思想主旨 【答案】历代的注释家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遭忧”,有的说是“别愁”,也有的说是“明忧”,等等,不一而足。不论哪一种说法,总不外乎“忧”“怨”与“不平”。“离骚”所描述的正是“忧怨不平”。 2.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他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 【对应考点】把握诗歌的内容 【答案】屈原的政治理想是实现圣君贤相的政治,他希望国君能像尧舜一样光明正大,遵循正道而得国道畅通。然而他面对的现实是奸臣当道,楚王昏庸,自己遭谗被逐,政治理想幻灭。 3.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字,其作用是什么? 【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案】“兮”是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