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43258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五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73张PPT)

日期:2024-11-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54676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传媒,PPT,73张,课件,变迁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目前中国有2000多家报纸、9000多种期刊、306家广播电台和369家电视台。到2002年末,全国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70座,有线电视用户9857万户;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3%和94.6%,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 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现代传播媒介 报刊 影视 广播 报刊 报刊 影视 广播 互联网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刊业发展历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2.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 史料解读 分析图表 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尤其是精神生活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业的发展 互联网发展的优势、原因及影响。 重点 难点 学习重难点 知识结构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从报》《万国公报》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定军山》《渔光曲》 三、互联网的兴起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的兴起 报刊业走向繁荣 形成 发展 繁荣 19世纪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1873年,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报纸。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近代作为,大众传媒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 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 历史纵横 报刊业起步阶段有两份报刊:其一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这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其二是1872年一位名叫美查的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重视对国内外大事和市井社会民众的新闻报道,第一次形成了一份现代意义的中国报纸。 1912年史量才接任总经理,大刀阔斧致力于改革,《申报》蒸蒸日上,提到《申报》无人不晓,以致把“申报”和“报纸”当作同义语,把一切报纸都叫作“申报纸”,成为新闻界和报业的巨擘,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史量才 史量才与《申报》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如《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从报》、 《万国公报》、《申报》等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 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该报于清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公元1873年8月)创办于汉口,创办人艾小梅自任主编。内容多为轶闻趣事,间有诗词小品,与当时以刊载官方文书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