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一)湿地 1、狭义: 一、什么是湿地 2、广义: 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 6 米以内的海域。” 不要以为湿地就是土壤过湿甚至积水的土地,这是仅从字面上理解湿地的概念,它将湿地的范围限制在一个相对狭窄的部分,而忽略了水体部分。大大减弱其在环境应发挥的巨大价值。 (二)湿地的分类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基本分五大类:海域、河口、河流和湖泊(“大地明珠”)、沼泽(绿色陷阱) Δ湿地资源的介绍 Δ湿地资源的介绍 海南新盈红树林湿地国家公园一角 全世界湿地面积约为260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面积2%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冲积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以沼泽为主的湿地分布区。本区的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生产为主。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加大了对边疆开发和建设的力度,三江平原先后出现过三次开荒高潮。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在三江平原湿地中划定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六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8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做出了保护湿地的决定,明确了严格禁止湿地开荒,并对已开垦的湿地进行农用地结构调整。 东北三江平原沼泽面积8640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湿地之一。目前 3/4开发为商品粮基地后,则失去其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作用。 阅读材料: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案例分析: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大批支边青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和知青组成的百万大军投身垦区开发建设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案例分析: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资料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思考: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分布? (从气温、地形、降水、下渗、水文等角度分析) (1)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蒸发微弱。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4)土质粘重,且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5)河网密布。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思考:(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相比,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 (2)在开垦过程中,三江平原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案例分析: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社会方面: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机械;机械化程度高,生产率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三江平原需要重点改造水分条件。因为这里沼泽广布,所以首先要考虑排水。 对湿地定义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 (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把三江平原建设成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对粮食的需求。 变成商品粮基地后,就失去了其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作用。 调节气候、调蓄水量(洪水)、净化水体、降解污染物、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维)护生物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