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54983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11.导体和绝缘体 首师大版

日期:2025-09-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533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11.,导体
  • cover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电与生活 11. 导体和绝缘体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知道常见的物体中,金属、水、湿的物体是导体,塑料、纸等物体是绝缘体。电流流过不同物质的情况是不同的。会用简单电路检测物体是否导电。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设计检测物体是否导电的方案,并进行检测获取事实。 能够对事实提出疑问,并使用检测工具进行验证。归纳物体的导电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选择合适的材料为人类服务”的观念。 意识材料的导电性影响人类安全用电。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小组学习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本课教学要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 思维发展水平上看,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形式还是以形式运算思维为主,在课堂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汇报的时候,孩子往往无法脱离实物。 知识积累水平上看,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与学生们日常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对电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会组装简单电路;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听说过导体和绝缘体的词语,但是何意思就不清楚了,对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知之甚少,对安全用电知识了解不够。同时也参考了其他老师对小学电学方面进行的学生前科学概念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进行的调查样本反馈情况基本上与我了解的情况一致。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设计检测物体是否导电的方案,并进行检测获取事实,知道常见的物体中,金属、水、湿的物体是导体,塑料、纸等物体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体验“选择合适的材料为人类服务”的观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集中话题 环节一: 谈话:在前面的科学课上,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将小电珠点亮,大家是怎么做的? 预设学生回答:用导线将小电珠、电池和开关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谈话:为了便于用导线连接小电珠、电池,我们还是用了灯座和电池盒。下面我们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将小电珠点亮,比一比,哪个小组组装的又快又好。 谈话:在前面的科学课上,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将小电珠点亮,大家是怎么做的? 谈话:为了便于用导线连接小电珠、电池,我们还是用了灯座和电池盒。下面我们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将小电珠点亮,比一比,哪个小组组装的又快又好。 学生用小组材料进行组装。 设计意图:将学生之前学习的科学概念建立的程度展现出来,并再次巩固前面学习的科学概念。 环节二: 谈话:大家真棒,能这么快组装出一个简单电路。大家在组装简单电路时,有没有发现,我们使用的导线,每根导线两端与其他部分有什么不同? 学生描述。 预设:导线的两端是裸露的金属丝,其它部分都是有塑料包裹的。 谈话:你们思考过这是为什么吗? 预设:学生会说金属丝能导电,橡胶绝缘…… 教师预设提问:绝缘是什么意思? 学生解释。预设:绝缘就是不导电。 教师引导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导线? 预设:两端要接通电,中间包裹的塑料隔绝电外漏,这样才能安全使用电 (板书:安全用电) 集中话题:导线的设计是因为塑料不导电,两端和塑料包裹里面的金属丝导电,不同的物体导电性是不一样的。那么什么物体容易导电,什么物体不容易导电?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在巩固已学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发新思考,从而确定探究问题,同时蕴含“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科学概念和选择合适的材料为人类服务观念的渗透。 活动2【讲授】设计实验 获取事实 1.设计检测物体导电方案 谈话:一个物体怎样知道是否容易导电呢?有什么办法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