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 20.天坛里的声科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天坛建筑中的声科学知识;会做回声的实验。 2.初步具有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及讲述调查结果的表达能力。 3.对天坛里的声科学具有探究兴趣,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科学成就而自豪。 教学重点 初步具有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及讲述调查结果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对天坛里的声科学具有探究兴趣,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科学成就而自豪。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教师: 你们知道天坛的位置吗? 讲述: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是北京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天坛内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具有奇妙的传声特征,显示了中国古代在建筑声学方面的杰出成就。1998年11月,天坛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研究探索 1.观察1 回音壁是什么样的? 人们发现,一个人对着回音壁的围墙说话,其他人将耳朵贴在围墙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那个人的说话声。 2.讨论1 围墙为什么能传声?学生讨论。 3.观察2 三音石在什么地方? 三音是位于回音壁圆心处的一块石头,因为人站在这块石头上拍一下手,就可以连续听到三次拍手的回音而得名。 1.观察3 圜丘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 2.思考 如果你站在圜丘上的平台中央说话或拍手,就会听到很响的回音。这是为什么? 阅读 回音壁是一座圆形的围墙。当人面对着墙壁讲话时,声音会在墙上反射。如前面示意图中那样:声音从某处沿围墙反射传到1,又从1反射传到2,再依次传到3、4……由于墙壁表面比较光华和坚硬,声音在反射的过程中损失的比较小,所以听起来还比较清楚,好像从近处传来的一样。 三音石正好位于回音壁的的圆心处。在三音石上发出的声音会均匀地传到围墙的各个部分,并被围墙反射回来,所以在三音石上可以听到很响的回音。反射后的回音,经过圆心又继续传播,当它们碰到围墙后又被反射回来。一般我们能清楚地听到二、三次的回音。 圜丘上的响声也是回音造成的现象。由于距离近,声音传播的时间快,几次的回音叠加在一起,耳朵来不及分辨先后到达的回音,所以听起来就觉得声音特别响。有机会去天坛公园时,可以亲自体验一下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的传声特征。 讨论 在什么环境中能产生回音? 学生思考。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讨论。 调查 回音能做什么? 板书设计 20.天坛里的声科学 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的传声特征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