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 声与生活 17.声音的传播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探究声音在空气中和固体间的传播。 2)知道声音能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并向四周传播。 2.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设计声音在空气和固体间传播的实验。 2)通过实验现象验证发声物体是通过自身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的方式传播声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大胆推测和求证。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分析: 声音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现象,在《声音的产生》一课从声带的发声会产生振动开始,学生们对一件件物体在发声时产生的振动比较清楚。在本课前,虽然经过2个月假期的时间,但是当问到学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他们立刻就能答出:是振动产生的。因此,本课以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引出话题: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声音需要在空气中传播,进而研究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得,到固体与固体之间传播声音的方式,完成对空气、固体间振动传递方式的研究。 现有能力分析: 1学生能够通过感官认识对具体事物的外部特征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2能够根据研究的问题,提出利用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 3能用简单的语言比较清楚的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归纳概括。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声音在空气中和固体间传播时,通过共振引起周围空气和物体的振动,进而向四周传播。 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建立正确的概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集中话题 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出示大纸杯)你们能让这个纸杯发出声音吗? 预设:学生用手敲、用嘴吹、用笔敲打 教师提问:声音是怎么被你们听到的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论他们的猜想。 预设: 1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出来的 2嘴吹纸杯,纸杯振动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 3用手敲纸杯振动通过空气传出来 4声带振动,带动纸杯,纸杯通过空气传出 教师讲述:声音可以通过纸杯、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也就是传到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出示:耳道结构图),这个现象究竟是怎样通过物体传播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板书课题:声音的传播) 意图:通过让纸杯发出声音,引出本课研究问题。 活动2【活动】问题探究 1、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空气 教师提问:刚才有的同学提到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谈论自己的想法。 预设: 杯子和耳朵之间没有别的物体,只隔着空气,我们还能听到声音,所以肯定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教师提问:离开空气行吗? 学生讨论: 预设: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通过对讲机联络说明声音没有空气是不能传播的。外太空是没有声音的,很安静。 教师谈到:同学们在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这个现象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也进行了模拟实验,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播放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的实验视频。 教师提问:通过这个实验,你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总结: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空气。 意图: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这是研究声音传播的前提,学生们已有的经验已经知道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借助视频观看模拟实验,证明我们的认识不是凭空的,是经过科学验证的。 2、探究声音在空气中通过振动的方式传播到其他物体 教师讲述:声音是怎么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呢? 板书:纸杯 振动 声音 ? 学生讨论自己的想法: 预设一:学生认为声音在空气中是飘过来的 预设二:声音像热空气那样流动过来的 预设三:声音向各个方向扩散 教师讲述:你们的猜想,能够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