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69625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49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59719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二,气压带,和风,课件,4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日美风战 1942年,日本针对美国搞了一次"风战”。根据日本军事气象学家荒川俊秀的建议,日本“动员”学生制作“气球飞船',使用定时装置携带燃烧弹飞向高空,两三天后飘到美国降落,使得美国森林大火此起彼伏,防不胜防。美国政府莫名其妙,为捉拿纵火“怪客”,曾派大批人员去森林里昼夜监护。 日本的“气球飞船”是怎样飘到美国的呢?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大气环流 形成过程及分布 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影响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季风环流 气候 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影响气候的因素 判别分析气候类型 气压带和风带 一、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概念: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应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是放大或加强版的热力环流) 一、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 回顾:热力环流 A B 受热 冷却 高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如果把A换成是赤道,而B换成是极地,结果将会是怎样? 一、大气环流 3、大气环流的形成: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之 间热量差异 大气的 垂直运动 水平气 压差异 ① ② ③ ④ 空气水 平运动 ⑤ 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一、大气环流 4、大气环流的意义:因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差异,大气环流促使高低纬、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节全球的水热分布。 (活动题)思考: ①做了什么假设? ②影响大气环流形成的因素? ③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二、单圈环流 假设一:①地球表面是均匀的;②地球不自转(不存在地转偏向力)③太阳直射点不移动(直射赤道) 结果:地球上存在一个赤道到两极的 单圈大气环流 0° 90° 冷高沉 热低升 单圈环流 南极 北极 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北极 单圈环流 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二、三圈环流 假设二:①地球表面是均匀的;②太阳直射点不移动(直射赤道) 结果:地球上存在低、中、高纬 三圈环流 0° 90° 冷高沉 热低升 30° 60°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副极地低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三圈环流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极锋 90° 东 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低纬环流)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全球共有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南北半球对称,高低气压带间隔分布,气压带 和风带相间分布。 四、气压带成因的分析 1、热力因素:使大气热胀冷缩而引起上升和下沉的因素 2、动力因素:使大气积聚或阻挡产生上升和下沉的因素 0° 90° 冷高沉 热低升 30° 60° 热力因素 动力因素 被迫下沉 被迫抬升 气候描述角度:气温与降水 副热带高气压带 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极低低气压带 西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高纬 中纬 低纬 冷 温 热 思考: 1、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谁的 降水多?谁的降水少?为什么? 2、高、中、低纬三个风带控制的地区中, 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为什么? 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 (1)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过饱和凝结状态。 (2)有充足的水汽。 90°N 60°N 30°N 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区,气流垂直上升,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云致雨; 高气压带区气流垂直下沉,水汽遇热难以凝结,从而晴朗干燥。 雨 雨 湿润 干 干 干 干 西 风 带 信 风 带 东风带 中纬西风,从较低纬→较高纬,水汽遇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