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第 四 章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第 三 节 课标: 1、能够正确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价值,并加以辨析。 2、通过案例的学习,深刻理解湿地减少的原因。 3、通过国内外实例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树立湿地保护意识 PART1 什么是湿地 1.湿地的概念 狭义的湿地 概念 广义的湿地 概念 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分类 基本大类 共同的特点是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度带。 湿地基本分五大类:海域、河口、河流和湖泊、沼泽 。 按人为影响程度划分 (1)天然湿地: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 (2)人工湿地:水库、池塘、水稻田 海域 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 河口 沼泽 沼泽:低洼积水、杂草丛生的大片泥淖区 泥沼:淤泥沼泽 泥沼 泥炭地 由于氧的缺乏,好氧微生物数量减少,使死亡植物体的分解缓慢,形成有机物的积累现象。这些积累的有机物被称为泥炭。 2.湿地的价值 2.湿地的价值 (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 调节气候 调蓄水量 净化水体 释放氧气 美化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价值 (2)经济价值 动植物产品 水资源、水运 矿物资源 2.湿地的价值 (3)社会价值 观光与旅游 教育 科研 重新谈谈你对湿地的认识 3.湿地的分布 世界湿地资源分布 全世界湿地面积约为260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面积2% 中国湿地分布 (1)面积: 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 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 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 (3)分布: 东北地区———三江平原 青藏地区———三江源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 成因: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②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下渗 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 ④河流泛滥 三江平原 思考: 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变成商品粮基地,从湿地生态意义的角度,分析其利弊得失。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1)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2)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 (3)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4)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三江源 扎龙湿地 三江源 PART2 日益减少的湿地 1.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被来自湖泊内外的沉积物所充满。 ①沉积物充满湖泊和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 (2)人为原因:—极大地加速湖沼消亡过程 A.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如土壤侵蚀;围湖围海造田) B.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 C.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如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 ) 三江平原建设成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对粮食的需求。 变成商品粮基地后,就失去了其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作用。 2.我国湖泊减少的状况 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减少情况及产生原因? 原因:过度引水灌溉、盲目围湖造田。 后果: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会导致矿化度增加,使水质变劣。 矿化度是衡量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咸水湖与淡水湖也是由矿化度来衡量的。 长江中下游部分水系图 案例: 洞庭湖原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由于淤塞与围垦,面积已大大缩小,从1896年的5400平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