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73085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866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济南,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 cover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认识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了解其用途。 2.能力目标: 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通过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并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具的教育,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1.规范使用显微镜, 并观察物像。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能够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物操作技能,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式进行。 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这部分采用观察法,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强化记忆,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并通过多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 显微镜的使用这部分主要采用先让学生对照课本15-16页文字与图片自主学习,对学生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采用归纳法对每个环节的重点进行总结。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显微投影仪,显微镜,写有 “b”字的玻片,印有“b”的透明纸,印有“b”的不透明纸,载玻片,盖玻片,刀片,叶片,镊子,放大镜,,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滴管,试剂瓶,培养皿,干净的纱布,擦镜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3分钟) 教师播放课件《显微镜的发展史》故事。 师:在16世纪以前没有人能观察到那么微观的世界,细菌、病毒更是看不见摸不着,直到有一天一项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多媒体展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使用这神奇的光学显微镜。 学生观看显微投影以及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初步认识显微镜的作用; 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37分钟) 30分钟 师:要想使用某种工具必须要了解这种工具的结构,下面首先了解一下显微镜的结构 (一)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 要求学生对照课本图1.1-10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完成学案问题后,教师检查自学效果,通过多媒体进行巩固(多媒体课件展示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找学生代表到讲台通过实物显微镜给大家指出老师课件中所指名称。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显微镜的结构。3分钟 教师让学生拿出显微镜直接观察 师:同学们能否非常顺利正常的观察到现象呢? 所以在使用之前我们要对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步骤熟悉一下以便我们能规范、正确使用显微镜。 一:取镜与安放www.renjiaoshe.com 师:播放多媒体显微镜的原理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本16页自学显微镜的拿取与安放并完成导学案(探究问题二)。1分钟 播放多媒体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拿法不妥会有何危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补充。 教师让学生把镜箱中的镜盒取出,打开观察其中的目镜与物镜并对其进行区分。 区别目镜和物镜,学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练习: 要求学生做课本18页巩固提高第2题。 10x 12.5x 4x 16x 40x 5x (1)如果想使物像放大50倍,应该选择哪组镜头?让学生直接回答。 (2)那一组物镜和目镜搭配使用可使视野最亮?教师讲解:低倍物镜视野范围大,通过的光线多;高倍物镜视野范围小,通过的光线少。 二:对光 (让学生对照课本15页倒数第二自然段文字与图片1.1-11完成导学案二对光) 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对光过程 在操作完之后对同学容易存在的问题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1)在使用显微镜时,没有出现明亮的视野,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2)观察到明亮视野后,一位同学兴奋的将显微镜推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