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80487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五节 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56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少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五节 节肢动物
  • cover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节肢动物 执教者 朱健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第一单元第四章第五节 教材分析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门。节肢动物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本课是在学习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和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掌握了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为学习本节知识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 城市学生对蝗虫这种动物既熟悉又陌生,听说的多,很少有人抓过,所以我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用秦皇岛常见的海虾代替沼虾观察,先讲沼虾形态、结构特点,感受外骨骼,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外骨骼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别常见的节肢动物。 2、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尝试进行“足分节和不分节对蝗虫(或用人做实验)运动的影响”的探究设计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 识分析和解决某些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在科学探究中与人交流、合作的习惯。 2、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和生物进化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1、对外骨骼概念的理解。 2、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2011版生物新课标之后,冀教版课本中对动物的讲解更系统化了,增加了许多动物知识性内容。讲到这里,每节课就是放视频,讲形态、结构特点,总觉得这样讲,缺乏深度的思考,怎样在知识性很强的内容里提出能让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怎样处理让学生理解不好理解的外骨骼这个概念?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课程基本理念中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我对《节肢动物》这节课时做了如下设计: 一、教学安排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处理教材 原来讲《节肢动物》都是以蝗虫为例讲解外骨骼,由于城市的孩子很少抓过蝗虫,没有亲自摸过蝗虫的外骨骼的,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对外骨骼这一概念理解的很不好。基于以上理由,我做了如下改进:秦皇岛是沿海城市,海虾非常好买到,用海虾实物代替沼虾,把沼虾提到前边先将,学生实地观察、摸过海虾的外骨骼之后,再讲解外骨骼的概念。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节肢动物的特征没有通过讲解来总结,而是通过观察沼虾实物和书上的图,学生找到特征就到黑板上写出来,学生学习完蝗虫之后,学生找到与沼虾相同特征就到黑板上圈出来,带领学生找到沼虾和蝗虫共同特征,擦去不一样的特征,通过学生探究总结出节肢动物的特征。 我增加了一个探究设计和两个体验,让学生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足分节和不分节对蝗虫(或用人做实验)运动的影响,设计完,再用卷起的纸筒套在上肢上体验体验;蝗虫咀嚼式口器上颚有锯齿作用的体验。准备两把带钢锯,让一名学生分别用带锯齿和不带锯齿的面去切纸壳,对比区别,用探究和体验式教学解决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提出提高学生能力的能让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 针对蝗虫和沼虾的结构特点,我对这节课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思考后,挖掘出了两个在动物结构基础上引发的深度思考的问题,一个是分析节肢动物为什么是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一个是蝗虫身体的哪些结构使它成为危害农作物的世界性害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沼虾图片 板书: 第五节 节肢动物 【合作探究一 观察沼虾】 沼虾 大屏打出活动要求 出示蝗虫图片 【合作探究二 观察蝗虫】 二、蝗虫 大屏打出活动要求 【我们来总结】 三、主要特征 【我们来判断】 【我们来分析】 大屏打出蝗虫总结图片 【我们来设计】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