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大象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本节课综合了第2课《水和盐的故事》,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2.研讨交流,合作探究;3.课堂小结,拓展延伸。通过比较观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有些物质(白糖、盐、红糖、味精)能溶解在水中,有些(食用油、石头)则不能。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理解“溶解”这一概念即可。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对观察与表达交流、按探究计划进行探究等科学技能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体验,本课教师要重在指导学生初步形成探究计划,仔细观察,培养学生重视收集客观事实进行表达交流,分辨客观事实和自己的推测,不人云亦云,尊重自己观察到的客观事实的态度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的特征。 2.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3.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塑料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粉末状)、小石子、学生活动记录表等。 教师准备:棉花糖、食用油、味精、盛水的烧杯(3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实验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棉花糖吗?(喜欢)棉花糖是用什么做的?(白砂糖)现在我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将棉花糖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棉花糖去哪里了?(溶解在水里了) 设计意图:为后续学习物质放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做好铺垫。 2.聚焦问题。 师: 那如果我们把盐、红糖和小石子也像棉花糖一样放入水中,它们会消失吗?(盐、糖会消失,小石子不会…….) 设计意图:教师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探查,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即“水能溶解哪些物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研讨交流,合作探究 1.描述并记录现象。 (1)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变魔术呢?(想)那首先得完成挑战:观察并描述出物体的特征,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并将你观察到的现象,如颗粒的大小,颜色等特征以图画的形式填写在放入前下面的三个圆圈里进行对比。你们想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观察呢? 生:用手摸,鼻子闻,尝…… 师:实验室危险多,为了同学们的自身安全,尽量不要用尝这种观察方法。接下来请大家先看一小段视频,在观察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播放正确观察视频,指导学生观察。首先用勺子分别取少量食盐、红糖、小石头分别放到黑色卡纸的相应区域,然后用肉眼和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三种物质的特征,并及时记录在活动记录上,观察结束请将 小石头放回原处,食盐和糖如果不小心混到一起,没办法继续使用时,请将其倒入发给你的一次性纸杯里。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摸了一样物品后,用纸巾把手擦干净,再摸另外一样物品。2.听到音乐后,请配合小组长把材料收拾整理好,并端正坐好。) 师:下面请每组的组长拿出这三种材料,开始观察和记录。 (2)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 师:都完成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