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83282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与微之书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16230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9,唐宋散文选读,选修,教版,打包,2份
    (课件网) 第11课 与微之书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赏析】 饮酒叙旧,古今皆为乐事。在这大雪欲飘,暮色已降的夜晚,嫣红的炉火映着新醅的绿酒,情趣盎然。围炉邀饮,酒未入喉,心已陶醉。诗人殷勤劝酒,情深义重。“能饮一杯无”,清丽婉转,友人即使有诸般心事,经此一邀,想必也会慨然举杯,一饮而尽吧。酒意情意诗意,使人身心俱醉,意兴悠然。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政绩卓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著有《白氏长庆集》。 作者介绍 白居易和元稹友谊甚笃,与之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闲职)。而友人元稹也几乎同时被贬为通州司马。三年之后,白居易在庐山建造了一座茅舍,营造了一个充满情调的小天地,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就在茅舍落成的第二天,他给远在四川的元稹写了这封信,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背景解读 字音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1)流水周于舍下( 状语后置句,应为“流水于舍下周” ) (2)飞泉落于檐间( 状语后置句,应为“飞泉于檐间落” ) (3)封题其上曰( 省略句,“题”后省略“于” ) (4)便请以代书( 省略句,“以”后省略“之” ) (5)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省略句,“生”后省略“于” ) 文言句式 《与微之书》中数次直呼“微之微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与微之的深厚友谊;②对微之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在给元稹的这封书信中,白居易抒发了对挚友深切的关爱和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一些日常小事的描写,体现出作者那种流连山林的乐趣和闲适之情。 1.“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面入寒窗。”请说说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这首诗意境有三:一是“夜境”。“残灯”“此夕”“暗风吹面”诸意象,均说明作者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听到挚友贬谪消息的。二是“病境”。“垂死病中惊起坐”,说明元稹即使在病重时,也为乐天遭贬吃惊不已,暗示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三是“愁境”。残灯无焰,光线暗淡,风雨入窗,挚友左迁,兼感自身多病,都令人倍感凄凉。全诗真情涌动,悲凉气氛之浓,不仅使受信人感动,也足以打动读者之心。 2.请对最后一段中白居易的“三韵”诗进行简要的鉴赏。 【答案】诗的前四句作今昔对比,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最后两句以“笼鸟槛猿”喻作者自己和元稹都不得自由,坎坷之命运相同,但他们只要一息尚存,相见相亲的愿望就一日不止。“人间相见是何年”,以反诘语气,表达出诗人对挚友元稹的强烈思念。 3.这是一封写给好友的信,它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案】掏心掏肺,感情真挚。所写值得宽慰之事,实际上全是为了宽慰对方。如果说“形骸且健”是真心话,那么“方寸甚安”却是违心话,目的是安慰正在病中且同样被贬谪的微之,算得上是一番苦心,一片真诚了。 《与微之书》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感彩。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与友人的真挚感情,表达出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每段所写重点虽然不相同,但都能体现出与友人的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