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90549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六节 鱼类》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62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少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六节 鱼类
  • cover
鱼 类 教材分析 关于鲫鱼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后面各类脊椎动物的基础,它在全书占有重要的地位。旧教材讲述鱼的形态、结构、生理及解剖实验的内容占较大篇幅,而新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大幅度删减了原教材的内容,才可能有效地保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大都在13-15岁,表现为爱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好。针对这一点,本节课采用实物及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让他们通过探究和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难以理解的生物生理动态过程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作出的假设。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最终在这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中,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采用实物教学:学生观察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解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学生观察后,教师设疑,学生讨论归纳,在疑点处教师给以点拔,这样变传授为指导,摆正了教与学的位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方面: (1)描述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过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通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分小组进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3)通过观察“鱼鳃作用”的实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观察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渗透生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观察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生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2.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对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活动:(1)实验材料:鱼缸、鲫鱼、吸管、剪刀、墨水、放大镜等。 (2)制作CAI课件。 2.学生活动:搜集有关鱼类的生活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采用实验观察操作与教学同步的方法): 学生观察鱼类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质疑导入本节内容→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实验操作→师生共同分析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过程: [出示鱼类游泳的画面 情境设疑导入: 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我们在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类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一、认识鲫鱼外形: 教师可让每个学生观察(一两分钟)摆在各实验小组面前的活鲫鱼,然后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结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体色、体形、体表、侧线、鳍等,并诱导学生分析讨论观察到的鲫鱼外部形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体色:学生描述鲫鱼的体色特点: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师问:“这样的体色有何意义?”同学解释:“这种体色不宜被上面或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 2、体形:学生观察到鲫鱼的体形为梭形,师问:“为什么是梭形?这种体形与水生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能解释出这种体形可以减少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来源:学科网] 3、体表:学生说到鲫鱼的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