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92346

湘音8下 2.1.1春江花月夜 教案

日期:2024-05-11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65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湘音,8下,2.1.1,春江花月夜,教案
  • cover
春江花月夜 总课时 两课时 第 1 课时 一、教学内容 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使学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曲名来源、乐曲结构,掌握作品的表现方法。 2、使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情绪、形象等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1、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三、教材简析 《春江花月夜》根据一首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改编。全曲共分十段,每个段落都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作品通过委婉朴质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四、教学思路 本课着重对“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渔歌唱晚”及“尾声”五个段落进行赏析。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分析,把握作品的意境和音乐表现内容,了解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五、教具准备 课件、音响教学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春江花月夜》 引出课题———《春江花月夜》 二、作品简介: 《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早在1875年前就有传抄本,至今已流传了128年。后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的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改名为《浔阳琵琶》。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作品分为十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 三、作品赏析: (一)全曲欣赏 从标题性音乐概念引出课题 1、欣赏: 聆听音乐,学生谈感受。 (二)主题赏析: 1、引子———分别用什么乐器来模拟鼓声和钟声? 分析:这段音乐的旋律走向特点。引子是节奏自由的散板,琵琶用弹跳、轮指的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阵阵低沉的鼓声。箫和古筝奏出的波音犹如远处钟声回响,水面碧波荡漾。把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非常细腻。 2、模唱主题旋律 3、乐器介绍———琵琶,带着琵琶的感觉模唱主题。 旋律旋律如波浪般进行,显得格外柔美与和谐。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的音色协调一致,富有典雅的色彩。 4、乐理知识学习:五声调式、“鱼咬尾” 鱼咬尾使音调轻盈平稳,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的美丽景致。末尾由洞箫吹奏的婉转呜咽的旋律导入了深远的意境。 5、带歌词视唱歌曲第一段。 (三)第二乐段《月上东山》和第三乐段《风回曲水》欣赏 设问:请学生边听边注意:每段的主题旋律有没有变化?主题旋律的最后一句变化出现在乐段的哪个部分? 聆听乐曲,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总结中国民乐创作手法之一“换头合尾” (四)渔歌唱晚 1、设问:乐曲前后情绪是否一致? 乐曲旋律在力度、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速度:慢———快———慢; 力度:弱———强———弱 2、听旋律,找规律 思考、讨论:首尾音有什么联系?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3、学生活动体验,感受乐曲意境 (五)尾声 1、设问:旋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 此时此刻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2、聆听音乐 3、设问:尾声以怎样的情绪结束? 4、分析、小结 四、乐曲的艺术特征: A、远与近的描绘、动与静的画面、情与景的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