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03819

2020高考历史三轮热点专题二:制国有常,利民为本--民生福祉 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03179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0,利民,ppt,31张,课件,福祉
  • cover
(课件网) 2020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二: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民生福祉 通用版本 高三年级 1.理解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及其实践活动(老子主张“无为”;孔子提出“仁”,主张以德治民;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反对苛政等) 。 2.了解近代民生问题的提出、发展和实践活动(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耕者有其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思想;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了解新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与失误(建国之初农村土地改革;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进一步造成社会经济的混乱;新时期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4.了解近现代西方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说”;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等);苏联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重视民生———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忽视民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落后,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 2.中国近现代民生问题 (1)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2)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3)新中国为解决民生问题进行的探索 ①失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②成功的探索 a.建国初,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十年探索与“文革”期间:中共八大上提出的正确方针、1960年“八字”方针的实行。 c.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共十六大提出21世纪前20年的目标是要全面实现小康;十七大则把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建设提到一定的高度。 4.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变化与教育的发展 (1)物质生活———衣食住行 近代,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贫穷落后的状态仍未彻底改变。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观。政府通过实施“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措施使人们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2)近现代教育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 国,开近代教育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国民教育迅速发展。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启动希望工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西方“福利国家”的兴起与发展 重要概念:“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制度是指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目的:为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4、发展过程 ?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适当照顾,并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增加社会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福利国家”。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知识拓展: 5、评价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 ?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不利于调动社会劳动积极性,容易养“懒汉”。 6.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