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16822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案-常见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 全国通用

日期:2024-04-27 科目:体育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57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体育,健康,教案,常见,肠道
  • cover
常见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 教育主题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教学对象 小学5———6年级(水平三) 教学内容 1.细菌性痢疾的危害 2.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学情分析 小学高段学生对于传染病有一定认识,但是对于细菌性痢疾的认识不足,生活中对于细菌性痢疾接触少,身边类似病人少,因此引导学生认识细菌性痢疾与预防细菌性痢疾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道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原因。? 2、了解细菌性痢疾的危害。? 3、明确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 4、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教学难点 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设计 开始部分(5分钟)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清点人数。 2、师生问好。 3、提出本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本部分(30分钟) 教师结合多媒体,图片展示患有细菌性痢疾的病人与放大的患病处症状。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亦称为志贺菌病(shigellosis),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2、教师引导讨论身边有无类似病人。 3、教师结合多媒体,分析细菌性痢疾的致病原理。 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 4、教师引导讨论其他传染病的致病传染途径。 ①食物型传播:痢疾杆菌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1~2周,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发生;手上带菌的厨师和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品做凉拌冷食常可引起菌痢暴发;食用存储不当或发生变质的剩饭剩菜也易引起细菌性痢疾。 ②水型传播:痢疾杆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若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处理不当,水源保护不好,被粪便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来水未经消毒饮用,常是引起菌痢暴发的根源。 ③日常生活接触型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手而传播,如桌椅、玩具、门把、公共汽车扶手等。若用被污染带菌的手马上去抓食品,或小孩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就会把细菌送入口中而致病。 ④苍蝇有粪、食兼食的习性,极易造成食物污染,是细菌性痢疾传播的重要媒介。 5、教师讲解细菌性痢疾的危害。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疗效欠佳或转为慢性者,可能是未经及时正规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 6、教师引导讨论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①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采取正确的洗手方法并用流动的水冲洗至少30秒~1分钟以上。 ②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婴幼儿牛奶或其他乳制品一定要煮沸消毒后再喂小孩,不吃剩奶。奶瓶和奶头用后洗干净,每天煮沸消毒,不吃生菜,生吃的瓜果要洗净,最好用开水烫了再吃。食物要新鲜,处理食物的厨具以及食物本身均要生熟分开,防止“病从口入”。 ③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应单纯母乳喂养,尤其在婴儿患病或病后更应坚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对增强婴儿体质有一定好处。要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给孩子增加奶量或添加辅食时要逐渐增加,不宜加得太多。 ④大力消灭苍蝇和其滋生地,切断传播途径。 7、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结束部分(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与任务 学习有关细菌性痢疾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