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38956

苏教版七下生物 10.2人体的血液循环 教案

日期:2025-05-05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17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教版,七下,生物,10.2,人体,血液
  • cover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 教材分析:? 《人体的血液循环》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的第二节内容,课时设计为三课时。在上一节学了血液和血型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从内容呈现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思维能力相对高年级学生较弱,在课堂上,他们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老师的满堂灌方式教学,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自我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学习新知。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本节教学目标设定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第一课时:认识血管和心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复习10.1节血液和血型内容,由生病输液体引出血管知识。(出示三种血管图片)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突破重点: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学生自学教材P50。完成表格内容。? 血管名称 结构 功能 管壁特点 管内血流速度 ? 动脉 ? ? ? 静脉 ? ? ? 毛细血管 ? ? ? 学生采用个人展示的方式进行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出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请学生说出三种血管的概念既功能。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静脉:把血管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 讨论:毛细血管的特点与其功能有什么联系? 实验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的尾鳍血液流动。教师强调操作要点,根据( “红细胞单行通过” 找到毛细血管,实验结束后将鱼放回水中,不要损伤鱼)。毛细血管数量极多,分布全身器官;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薄得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血流速度最慢。血液中的养料和氧气就很容易出来,被细胞吸收;血管外的各种废物就很容易钻到血管中去。从而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小结: 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快;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播放PPT]: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分布。 引导学生体验切脉、摸颈部,感觉到动脉的搏动;观察手背部的“青筋”———静脉;观察眼睑内表面的毛细血管。 [小结]:动脉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静脉有的位置较深,有的位置较浅;毛细血管分布最广。 对血管的相关知识进行及时巩固。 活动二,突破难点: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体验感受]:把手放在胸前感受心跳,准确的说出心脏的位置引入?。按要求进行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心脏位于胸腔偏左下方。 [出示]:心脏在身体的位置图片。 [提问]:你知道血液为什么能在血管中流动吗? [讲述]:心脏的搏动推动了血液的流动。 心脏究竟有哪些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呢? 根据书上“心脏的形态”模式图识别与心脏相连的四种血管,心脏的四个腔及瓣膜,感受心室壁的厚薄。 说出房室瓣膜、动脉瓣膜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2. 【观察讨论】每组2-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