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57127

北师大 版五年级书法上册《第8课 集字练习》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11769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北师大,五年级,书法,上册,第8课 集字练习,教学设计
  • cover
备课人 学科 书法 上课时间 课 题 第8课 集字练习 教学目标 本课是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五年级上册第8课,本套教材三年级为的笔画和笔画组合学习;四年级和五年级前六课是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学习,从五年级上册第7课开始进入半包围结构的学习,本课为集字练习,其一是为了创临结合,初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其二是阶段性总结。所选例字为“思不竭”,“思”字为上下结构,未曾学过,但其难点为卧钩、三点指向,在前文有所涉及;“不”字主要难在笔画位置;“竭”字为左右结构,立字旁为学,但左右结构的字已经学过,有参照。所以教学中,三个例字教学以“思”为重点。理解“思不竭”的意义,并从中受到教育;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练习的过程,体会“思不竭”三个字的写法,感受书写的快乐;4.通过作品练习,体会创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思不竭”三个字的写法,进行集字练习。尝试创作书法作品。 教学难点 笔画的位置形态以及笔画之间的呼应。 教学准备 课件、毛边纸、毛笔、墨等。 教学过程 备 注 课前准备:1..课前要求:头正、身直、肩平、足安。2. 毛笔、墨汁、纸张、课本准备好了吗?一、课前讲故事导入(1-2分钟不记时)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1.有一次,王献之正在专心练字,父亲在他身后看了很长时间,他一点都没有察觉。王羲之悄悄伸过手去,猛地抓住了他的笔端,紧接着用力向上一提。王献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写字上,根本就没有想到父亲会来抓他的笔。 让王羲之高兴的是,笔并没有从他的手中抽出。他看到儿子写字时全神贯注,旁若无人,笔握得牢,手下有劲,认为他一定能够练出一手好字。为这事,他欣喜地夸奖了儿子。 王献之的字有了长进,就有些飘飘然了。 一天,他写了很多字,其中一个“太”字漏掉了下边的那个“点”,他放下笔走出书房干别的事去了。父亲来到儿子的书案,照例要看一看他写的字,当他看见了这个疏漏,就顺手提笔将这一“点”补上去了。 不一会儿王献之回到书案,拿着这些字请他的母亲来评价。母亲看了一会儿,慢慢地说道:“你的字写得还可以,但还透着稚嫩,只有这一‘点’,倒像是你父亲写的。” 说完以后,她的手指落在了那个“太”字的下边。王献之仔细地比较了一下,果然不同!他突然想起这一“点”当初忘了写上去。他猜想是父亲给他补上的,脸马上就红了。找到差距后,他打消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从此以后练字就更加刻苦了。 为了激励王献之持之以恒,王羲之指着放在院中的十八口大水缸,说:“你把这十八口大缸里的水写完,你的字也就练得差不多了。” 王献之遵从父亲的嘱咐,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写干了十八缸水,终于攀登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点评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任何伟大的成功都不可能唾(tuo) 手可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勤奋能使人成为幸运的宠儿,上帝对勤奋给予一切。希望我们五年级的小朋友要成为一个勤奋的小小书法家哦!? 来源链接:http://www.qbaobei.com/jiaoyu/725177.html” 出示课题 集字练习 思不竭 思不竭是什么意思?三、学习课文(2-3分钟)1.读一读:(学生默读) 宋代的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用笔得失》中说过:夫内自足然后神闲意定,神闲意定则思不竭而笔不困也。”这里说的是良好的绘画状态。画家在“神闲意定”时行笔自如,思绪有源,笔笔得意。其实,做任何事情,包括写字时,能够神闲意定而“思不竭”,都是理想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从容而有创造力。 1)、如何才能“神闲意定”? 2)、为什么要神闲意定? 2.教师讲解:夫内自足然后神闲意定,神闲意定则思不竭而笔不困也。(出处: 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用笔得失》。 前提:内自足然后神闲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