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57128

北师大 版五年级书法上册《第6课 绞丝旁》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6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6434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五年级,书法,上册,第6课 绞丝旁,教学设计
  • cover
“绞丝旁”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绞丝旁”的书写要点,培养学生读帖能力,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书法的兴趣。 2.认识“绞丝旁”汉字的形态特征,掌握“绞丝旁”与字右部合理搭配。 3.初步感知“五经”,激发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绞丝旁的形态特点,掌握绞丝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绞丝旁在汉字中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笔墨纸砚、范写微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谈话 师:听说咱班同学见多识广,考考大家———丝绸之路 ”这个名词,听过吗?谈谈你的认识。为了让大家了解“丝绸之路”,请看——— 2、看视屏,了解丝绸文化 (1)看视频 (2)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1: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抓重点,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预设2:我知道了,丝绸是中国最先发明的!(听出了你的民族自豪感!) 预设3:我为中国感到骄傲。(你是个感情充沛,热爱祖国的孩子!) 3、 师小结,引入课题: “丝绸之路”的背后居然还蕴含着这么深厚的文化内涵,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书写与之有关的偏旁部首,可以上课了吗? 上课———起立———坐下! 一、了解绞丝旁的由来 1.一起读课题。请看屏幕 2.出示图1,这是中国最早的甲骨文,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 预设1:你说,你说,大家猜得不准确,再看屏幕 预设2:你的知识太丰富了,了不起!掌声送给他!我们一起看屏幕 3.介绍丝绞文化(出示图片) 这是———蚕茧,古人把蚕茧加工成一束束的丝绞 甲骨文由此而来,它就表示一束丝。 经过时代的变迁,最终演变成了这个文字“糸”(出示糸),读mi,跟我读。“糸”是如何演变的呢?请看——— 4.了解“糸”的演变过程。(出示图片) 今天学写的绞丝旁就是“糸”的一种变形,只能用于汉字的左侧。 二、学写“绞丝旁” (一)明确绞丝旁书写要点 (过渡:怎样写好绞丝旁呢?) 1.(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绞丝旁”)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字贴,尤其注意“下部三点”(板书)的写法。(观察好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1:听清老师的问题, 3.(出示加有辅助线的绞丝旁)师:根据屏幕的提示,书写绞丝旁下部三点时需注意什么?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点画书写要领。 粘贴板出示: (1)由低到高 (2)间距相等 (3)左点左行,后两点右行 4.一起读绞丝旁下部三点的书写要领。 5.做游戏:(摆绞丝旁) 过渡:下面做个游戏———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把这几个拆分的笔画,在田字格中复原成一个完整的绞丝旁。 (1)指名上台摆绞丝旁 (2)引导学生对照学习要领进行评价。 (3)学生自己对照要领摆绞丝旁。 (过渡:同学们摆得都很正确,请快速收好学具,放在左上角。接下来,请看老师范写———) (二)学写绞丝旁 1、教师范写(投影展示) 教师边写边说:横切起———斜切起———提笔出峰———(下部三点)左低右高———左点左行———右点右行———间距相等。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在纸上认真地写一个绞丝旁。开始———) 2、学生练习书写绞丝旁 3、展示“作品”、评价(实物投影) (1)引导学生根据书写要点评价“作品”(结合评价,请同学们再写一个———) (2)学生再次练写绞丝旁(写得不错,把笔轻轻放下) 三、学写“经”字 1、观察两个汉字(出示“终、经”三个字) 2、提问:两个例字中绞丝旁下部的三点(圈出来)有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3指名交流不同点:力度不同、大小不同…… 4、交流不同的原因: (出示加有辅助线的终字) 终字:看这三点与右上的笔画连成了一条弧线,多像一个人在跳舞啊!请这位女同学上来,张开手臂向远方伸展———右脚稍稍抬起,这个舞蹈动作美吗?这就叫以点生姿(出示)。 再看“经”字中绞丝旁的三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