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57284

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 3.18专题探究:生态瓶的秘密(教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58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专题,秘密,生态,探究,科学,3.18
  • cover
六年级下册第18 课《专题探究:生态瓶的秘密》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专题探究:生态瓶的秘密》是《科学》六年级下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 最后一课,是前两节课的延续,进一步研究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课引导学生 通过制作、观察生态瓶,理解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 存的关系;同时,让学生理解保护动物栖息地、保护环境的意义,培养环保意识。 这是一节专题探究课,让学生通过制作、观察生态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 过程,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要研究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 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和观 点,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或科学问题。科学探究的过程 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 达交流、反思评价等八个要素。本课主要就提出问题、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得 出结论等要素进行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空气、水等基本条件。一个密封的瓶 子里为什么能够养活小鱼儿?孩子们肯定对此很好奇。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先 了解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池塘里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这也可以为生 态瓶的探究打下基础。大多数学生会对亲手制作一个生态瓶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与环境之间构成一个 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2. 能根据实际条件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3. 能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并对生态瓶的状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4. 了解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进行有 效的调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与生活环境共 同构成一个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条件设计并制作生态瓶,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并对生 态瓶的状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透明瓶子、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沙、小石子、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透明瓶子、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沙、小石子、《科学学生活动 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在展览馆,孩子们看到了一个密封的瓶子里养着几条小鱼和一些水生 植物。孩子们感到十分诧异,每个瓶子都是密封的。 问题:为什么小鱼儿还能生存呢?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介绍与分享。 问题: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空气、水等基本条件。一个密封的瓶子里为什 么能够养活小鱼儿? (二)活动探究 1. 环节1 提出问题 任务:将适量的水草、小动物和泥沙、清水等放入一个广口瓶里并密封起来, 模拟一个小型的池塘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 讨论:怎样配置不同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才能让生态瓶中的生物持续生存下 去? 引导:教师从“提出问题”开始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理解生态 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交流:学生根据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2. 环节2 制订计划 讲述:如果要制作一个模拟池塘生态系统的密封瓶,就要了解池塘生态系统 的组成,并制订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型———生态瓶的设计方案。 问题:第一,池塘里有哪些生物?第二,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三, 池塘里还有哪些非生物? 媒体:出示池塘的剖面图,方便学生讨论和交流。 活动:学生分小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作记录。 任务:了解自然环境下的池塘的基本情况,包括池塘生存着哪些生物等。 汇报: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和记录,提 出生态系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