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57527

五年级下册科学4.7地球上的昼与夜 粤教版(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34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五年级,下册,科学,地球上,教版,教案
  • cover
五年级下册第 17 课《地球上的昼与夜》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昼与夜》是《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运动与宇宙”单元的第一 课。本课从不同地方昼夜不同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昼夜的分布。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 1“同一时刻的昼与夜”,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地 球仪并利用地球仪观察同一时刻昼夜不同的两个地方(以北京和里约热内卢为 例)的位置,从而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全球的昼夜现象;活动 2“地球上昼夜的 分布”,引导学生借助手电筒和地球仪做模拟实验了解地球上昼夜分布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有亲人在海外,知道越洋电话的两头时间不同;有的学生出国旅游, 经历过时差;有的学生在书中了解过时差现象,但这些只有浅显的概念,学生并 没有从整个地球的视角去认识全球的昼夜分布,不清楚地球上的昼夜分布情况和 原因。另外,虽然学生接触过地球仪,但还未学习过如何使用地球仪。因此,教 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仪的特点,认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知道南北回归 线、南北极圈等地理概念。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状态不同。 2. 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地球上昼夜分布的特点。 3.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 4. 通过学习昼夜现象,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 5.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先进的航天技术,增强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培养爱 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上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大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琪琪和波波在观看电视直播,发现中国是白天,但国外的赛场却是晚 上(灯火通明)。 问题:为什么本地是白天,国外却是黑夜? 交流:造成不同地区同一时刻昼夜不同的原因。 任务:探究地球上的昼夜分布有什么特点。 (二)活动探究 1. 活动 1 同一时刻的昼与夜 问题:白天和黑夜是自然现象,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情况可能不 一样。例如,北京是白天的时候,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却是黑夜。为什么两地的昼 夜情况不同? 交流:可能是因为两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同。 介绍:要了解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可以借助地球仪(出示大地球仪)。 媒体:演示地球仪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任务:观察地球仪,找出赤道、地轴、地球仪上的方向、南北半球、东西半 球等。 活动:学习使用地球仪。 任务: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里约热内卢的位置,说说两地的相对位置有什 么特点。 活动:学生在地球仪上寻找北京和里约热内卢的位置。 交流:北京和里约热内卢在东西向上是相对的,在南北向上也是相对的,在 地球仪上几乎是隔“球”相对。 问题:北京和里约热内卢的相对位置,和它们昼夜情况不同有没有关系? 交流:学生交流对地理位置与昼夜情况关系的想法。教师可鼓励各小组相互 质疑。 2. 活动 2 地球上昼夜的分布 讲述: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 光照亮的一半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一半是黑夜。 媒体:出示“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拍摄的地球照片。 活动:做模拟实验,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上北京的位置,看看里约热内卢是 不是没有被照亮。 任务:在地球仪上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和北京的昼夜情况可能不同,记录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然后用手电筒照亮地球仪进行验证。 活动:学生分组活动,并记录发现。 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有些地方在西半球,有些地方在南半球。用手 电筒照亮北京时,这些地方都可能是“黑夜”。 问题:由于地球仪只有一半能被照亮,所以西半球的地点和南半球的地点, 都有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