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本课知识结构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制 (均田制)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有) 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时期 ) 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浙江) 半坡文化 (黄河流域陕西)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河流域山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共产主义逐步被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和生活所取代,私有制、贫富和贵贱分化,阶级和国家随之产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正反映了原始社会解体时期的社会面貌。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原始社会形成公社共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土地制度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私有制) ) 井田制的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即属于周王所有);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瓦解于春秋时期,废除于战国时期 时期 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表 现 春秋 时期 井田制开始崩溃, 土地私有制开始产生。 “公田”被抛荒 私田成为私有土地 税制改革: 客观承认土地私有制 加速井田制瓦解 鲁国:初税亩 齐国:相地而衰征 战国 时期 各国变法运动: 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 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最终确立起土地私有制。 秦国商鞅变法等 “除井田,民得买卖” “依军功行田宅”。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主人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各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形成。 3.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 阅读下列图片思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条件有哪些?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1)确立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②各国的变法的推动(生产关系发生变动) 铁犁牛耕技术进步 私田大量出现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变化 (2)表现形式 ①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②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3)特点:土地私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或转让 (4)抑制土地兼并 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①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 ②明朝按人口和田亩收税,绘制“鱼鳞图册”; 结果: 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二、“重农抑商” 1.含义: 重视农业 限制商业和手工业 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思考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和目的。 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dù]?也” 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危及政权统治 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根本: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原因: 直接: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等问题; 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巩固封建统治。 3.主要表现: ①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②西汉:推行盐铁酒专卖和重征商税等经济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