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70046

北师大版四年级书法上册《第12课 草字头》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2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62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四年级,书法,上册,第12课 草字头,教学设计
  • cover
《草字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草字头的写法。 2、通过对范字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带草字头字的写法。 3、了解草字头在篆、隶、草、楷、行五体中的不同形态。 4、初步了解匾额。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莫”字本义,掌握草字头的写法 难点 草字头在五种字体中的形态及在不同字中的变化。 三、猜字游戏,激趣导入 1、上课前,老师来和大家一块儿来做个有趣的猜字游戏。 (1)(出示“中”甲骨)这是甲骨文,你知道这是什么字吗? (生猜) 为什么猜是这个字?是吗?我们来看看。(出示“中”隶书)不着急,老师给它变一下。(出示楷书“中”)原来这个字是?“中”字,它上有旌旗,下有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无论书体如何变化,“中”字都是傲然挺立。 (2)咱们接着再猜一个,敢不敢继续挑战?(出示“书”甲骨)手抓毛笔,持笔蘸墨。这是个什么字?(生猜) 评:你别说还真的有点像。(出示“书”隶书)这就是隶书的“书”,后来慢慢演变成楷书的字体(出示“书”楷书)瞧,从甲骨文到隶书再到楷书,中国汉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3)压轴猜个更有趣的?。 (出示“莫”)这是西周的金文,你看这个圆圆的像什么?瞧,这个圆圆的是太阳。那你猜猜是什么字?这个字的本意是日落时分,太阳落入草木丛中,表示黄昏来临。这是“莫”字的本义。看,到了汉代,“莫”字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这是出自汉代著名碑帖《礼器碑》中的莫字,用草字头代表了原来的草木丛。到了唐宋元朝,大书法家笔下的莫字又各有变化,瞧,这个莫字是谁写的?(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这个呢?(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最后的这个莫字?(元代书法家赵孟頫)。随着书体的变化,草字头的呈现也丰富多彩。 2. (出示草字头)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怎样书写 “草字头”(板书课题,齐读) 看,这个草字头和我们现在的草字头有什么不同? 四、掌握草字头的书写方法 1、要想写好“草字头”就得先弄清它的笔顺。谁来说一说?(生说)咱们来看看“草”字笔顺是不是这样。(出示行笔路线图) 师评:原来是这样写的!看来,你对汉字有一定的了解哦。 2、要想写好“草字头”,就要弄清“草字头”的笔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请同学们伸出手掌,把力气传到手掌,咱们一块儿来书空笔顺。(横、竖、横、竖)再来一次。 3、刚才我们一起书空了草字头的笔顺,在书写草字头时这些横竖笔画又要注意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5页,边默读书写要点边画出关键词。(生读)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说)(相机出示:左轻右重、左低右高、上开下合、离而不散)对照课件上的草字头,理解到位,再板贴要点。 师随机补充并贴出四个笔画:(张贴完后先师生配合读,再齐读) “左轻右重”仔细看左边的横轻,要———细,右边的横重,就———粗一点; “左低右高”就是左边的竖低,右边的竖高; “上开下合”上面分开,下面聚拢,整体形状上面宽一些,下面窄一些,我们就叫它上开下合。 “离而不散” 最后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草字头的两边虽然是分开的,但是它们之间又是互相呼应的,这叫离而不散。 咱们一起在把书写要点读一读。(带一遍,第二遍生自读) 4、 (请学生摆笔画)今天啊,老师在来的路上不小心把“草字头”给弄乱了,谁能帮帮老师把它按正确的笔顺贴贴。(生摆) 相机提问:对照字帖中的草字头和书写要点,谁来评评她贴得怎么样?谁来帮帮他?评:你观察的真仔细! 如:你为什么这么摆?直的在左边,弯的在右边,竖是最后一笔,它只是偏旁。后面还要写其他的笔画,所以“笔意未尽”。 五、学写“草字头” 1.下面,我们结合刚才学习的书写要点,老师来试试写“草字头”。写之前,请一位同学来当“小老师”,“小老师”一边说书写要点,黄老师来写。(指名做“小老师”)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