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70772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件 (共32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19301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岳麓,PPT,32张,课件,百家争鸣,时期
  • cover
(课件网)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回顾探究 “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孔子恢复周礼的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 孙膑 孔子 老子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关于“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 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 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 生了儒、道、墨、名、 法、阴阳、纵横、农、杂 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 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 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 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点一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形成原因 社 会 大 变 革 经济: 政治: 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 井田制崩溃,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工商业发展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各国变法改革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回答这道题依据什么原理?)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1、思想主张 a.政治: b.人性论: c.价值观: 儒家:孟子 2、地位影响: 有《孟子》经典著作,被尊为“亚圣”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养浩然之气 年代: 国籍: 地位: 著作: 孟子生平 战国 邹国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 人,被尊称为“亚圣” 《孟子》 孟子的思想学说 政治观: 人性观: 人格观: “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核心) 主要内容: “性善论”--人性本善 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的影响 《孟子》为四书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 以仁对民、以德服人、 争取民心、民贵君轻 儒家:荀子 1、思想主张: a.哲学思想: ① “天行有常”, ② “制天命而用之” b.人性论:“性恶论” c.政治思想: 2、地位影响: 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 影响 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材料二、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 材料三:“治之经,礼与刑。”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朴素的唯物论 年代: 国籍: 地位: 著作: 荀子生平 战国 赵国 儒家学派重要代表 《荀子》 荀子的思想学说 哲学观: 人性观: 政治观: “性恶论”--人性本恶,但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荀子 的影响 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朴素的唯物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目好色、耳好觉、口好味 、心好利”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代表 政治主张 人性论 (伦理观) 其他主张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礼” 为政以德 性相近 习相远 “敬鬼神而远之” 教育思想 “仁政”学说 人性本善 义利观 礼法并施 人性本恶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仁” (都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P11[解析与探究]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分析儒家学派成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