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7366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案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65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11课,师说
  • cover
《师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2反复诵读,疏通文意并理清文章思路。【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品味、领悟。 2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理解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2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设想 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 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见对老师的尊敬。然而,在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针对这种情况,韩愈写下了千古名篇《师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美文。 【出示课题并板书】(幻灯1) 展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幻灯2) 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 反复诵读,疏通文意并理清文章思路。 这节课,我们着重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文章线索。 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提问:你觉得课文写了什么? (学生对照检查预习时字音、停顿是否正确) (由初中学过的《马说》《爱莲说》引出对“说”这种文体的介绍)“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四文本内容研习探究 1设疑讨论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在研讨的过程中感受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要抒发的情感) 【问题一】这篇文章为谁而作?文中有没有信息?(幻灯3) 明确:李蟠。“作《师说》以贻之。”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四段,筛选信息完成答案) 【问题二】韩愈写作此文的时候三十五岁,在国子监任四门博士。国子监是唐代的最高学府,身为最高学府的老师,学生应该很多。他为什么单单选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为他写下这篇流芳千古的佳作呢?理由是什么?(幻灯3) 明确:(1)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介绍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的华而不实的文风。)(幻灯4) 他不拘于时,学于余; (3)能行古道。 教师点拨:向当时的文坛领袖(大文豪)韩愈学习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韩愈有必要为他写文章吗?显然,这不是韩愈写作此文的根本原因。当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李蟠是“古文运动”的忠实践行者,他还“不拘于时”“能行古道”,所以韩愈要为他写文章。(幻灯5) 【问题三】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原因之一是他“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讨论明确) (1)社会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耻学于师。 (“安史之乱”后,盛唐气象不再,世风浮躁,佛老盛行。韩愈想复兴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幻灯6) (3)“不从师”的结果好不好呢?(不好)那自然就从反面论证了“从师”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作者崇尚的“古道”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