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7469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74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 cover
第三课时 因地制宜 优势互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解优势互补和由此而来的“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原则;了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区域特点,能够举例说明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区域经济。 2.过程与方法:在计算优势互补的活动中,提高分析典型案例和归纳出一般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区域发展必须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地发展区域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西气东输工程的重大作用 三、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了解嘉兴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据此回答: 1.这里的“有形手”、“无形手”分别是指 :( ) A.市场、政府 B.政府、市场 C.经济、科技 D.商品供求、商品需要 2.这句话形象地说明,现代经济的发展:( ) A.是以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来优化配置资源的 B.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C.政府的宏观调控就是对市场的调节和控制 D.必须把市场调节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 3.要彻底杜绝不法行为的出现,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下列措施中属于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的是:( ) 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②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③经营者要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④政府加快相关立法,加大执法力度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之所以要用“看得见的手”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是因为市场经济具有: ( ) A.自发性 B.协调性 C.盲目性 D.滞后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浙江省某县因市场上茶叶价格低落,茶农纷纷砍掉茶树改种起了杨梅、桃子等水果,结果造成这些水果供大于求,价格暴跌,经济损失惨重。后来,他们在政府的引导帮助下,经过市场调查,重新种上了茶叶,恢复了茶园,在当地搞起了绿色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此回答下列3题: 6.这则材料说明了:( ) A.茶农没有技术,不会种杨梅、桃子等水果 B.种什么应由国家统一安排 C.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节生产 D.应多生产市场上价格贵的产品 7.这则材料反映了市场的什么弱点:( ) A.一哄而上的盲目性 B.只考虑经济利益,不考虑道德、法律等 C.无法解决环境问题 D.无法解决个人收入问题 8.该县的成功做法表明,发展现代经济:( ) ①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干预 ②必须要把“看得见的手”与“看不得见的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③只要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就能使经济健康地发展 ④必须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充沛、水资源丰富,适宜于种植水稻; 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水资源较少,适宜于发展旱作农业…… 为了进一步促进资源的分配,我国进行了南水北调工程。 这充分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什么原则? 因地制宜 优势互补 【新课教学】 (一)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 优势互补 (二)在市场全球化浪潮下,当今社会生产的特点 :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加快、市场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贸易的范围越来越大、区域间合作加强。 (三)在当今社会,如何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地发展区域经济? A、应首先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主导因素和优势产品,使经济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1、地区发展的条件包括: 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原有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 2、各地的地区差异、地区优势怎样? (1)我国: 西部:能源资源丰富,有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条件;缺少资金、人才,经济发展缓慢、 技术落后… 东部:工业和交通基础好,人才、技术、资金雄厚,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