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77907

1魔法师的弟子 课件(13张幻灯片)+教案+音视频素材

日期:2024-05-0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45次 大小:483924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魔法师,弟子,课件,13张,幻灯片,教案
    (课件网) 小号 长号 圆号 大号 单簧管 大管 迪卡斯,法国作曲家。1866年10月1日生于巴黎,1935年5月17日卒于同地。13岁开始学音乐,16岁入巴黎音乐学院。1888年以康塔塔《维莱达》获罗马二等奖。1892年他的序曲《波勒克特》演出获得成功。1896年作《C大调交响曲》。迪卡斯还是音乐评论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音乐作品,深受乐迷的喜爱。 小号 长号 圆号 大号 单簧管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圆号 a2 8003003 Bong 801601765 801601 656 ¥盖 A 造卡斯,P, S人音版音乐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3课 魔法师的弟子 教材分析 《魔法师的弟子》这是一首交响诗,这部作品由序曲、谐谑曲、结尾三部分组成。序奏部分速度较慢,9/8拍,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的两个动机:都描写了魔法师的弟子轻声咕哝、颂念咒语的情景。这两个接连出现的动机中,乐曲对后一个动机予以强调,反复一遍。接着突然增强力度,表示咒语开始生效,扫帚突然活动了起来。随后,在定音鼓的猛击下结束了这一赋予戏剧性的序奏部。 接着进入由谐谑曲的组成的主体部分,一开始由大管呈现的谐谑曲主题,由序奏部第二个动机演变而成。生动描绘了扫帚陵水的情景。 序奏部第一动机的辩题,使人仿佛看到兴奋的弟子更起劲的颂念咒语,谐谑曲的主题得以展开,气氛越来越热烈。随着结尾不铜管奏出号角性的音调,魔法师回来了,一切回归平静。 这首交响诗创作于1897年,在法国巴黎的国民音乐协会管弦乐演奏会上首次演出。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魔法师的弟子》,了解交响诗的体裁,了解交响乐中的乐器。 通过欣赏体验音乐作品,从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管弦乐的魅力,感受节奏、速度、力度与主题情绪的变化。 抓住音乐主题旋律并重点聆听,熟记主题2旋律,且哼唱主题2。 教学准备 铃鼓、鼓棒、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复习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引出“交响诗”的概念。 (设计意图:复习交响童话,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交响诗是用交响乐表达魔幻的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情境创设,完整聆听 1. 聆听序曲,感受神秘幽静的音乐故事主题,创设一个有魔法的古堡。 2. 介绍主奏乐器:单簧管、小提琴,并聆听单簧管音色(高中音区明亮柔和,低音区较为低沉) 3.播放完整音乐迪士尼视频,了解故事内容与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对全曲的聆听,对整首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有一个故事概念,对旋律、速度的掌握也进一步提升。) (三)聆听谐谑曲主题 1. 聆听主题2,感受音乐脚步声 感受6/8拍节奏,引导学生走一走扫帚的步伐 重点聆听,介绍主奏乐器:大管(音色低沉厚实)为木管乐器 完整聆听主题2,主题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当听到主题旋律时举手示意3次 (设计意图:伴随着音乐的行进,并随着音乐感受主题旋律。) (四)聆听谐谑曲主题 1.出示乐谱,慢速跟琴学唱第二部分的主题师,模仿大管的低沉感,唱音名。 2.用“bong”来学唱旋律,提快速度 3.找到并介绍顿音记号的作用,和跳音一样,跳跃、有弹性。 4.用有弹性的声音唱一唱第二主题,提示声音状态。 5.简单介绍谐谑曲,比较诙谐幽默,并用诙谐的方式感受音乐主题 (设计意图:根据教师地引导,教学设计的层层递进,让学生熟知主题旋律,引入谐谑曲幽默、诙谐的概念) 四、重点聆听谐谑曲 1. 简单介绍交响乐中的乐器种类:吹奏乐器、打击乐器、拉弦乐器等 2. 重点介绍大号、圆号、长号、单簧管、大管 3. 聆听音乐,感受情绪的变化。随着音乐旋律画线条。 再次聆听谐谑曲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随着交响乐器更多的出现,学生可以感知到音乐主题旋律每次出现情绪的变化和速度的不同,用不一样的方式表达主题旋律的变化。) 五、拓展 1.介绍作曲家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