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82888

专题10 弘扬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卷版+解析版)【2020高考速递】历史学术热点与时政历史透析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3086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专题,时政,热点,学术,速递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弘扬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政精读】 (人民网讯)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陕西考察。考察期间,习近平强调,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早在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就曾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对城市来说,留住历史文脉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延续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推进城市文脉传承一以贯之,人民生活幸福感有了显著提升。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城市是一本石头的大书,每个时代都留下光辉的一页。”城市文脉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它决定着城市的价值品质,诠释着城市的特色。 近年来,在城市发展和规划过程中,尊重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唤醒了人们对美好家园的向往。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如果说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那么文化遗产则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依托。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脉见证,才能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 2017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将北京等20个城市列为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明确了传承历史文化,探索通过城市设计,精细化管理城市各类空间,保护城市历史格局,延续城市文脉。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专门针对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并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中央政策文件。 今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推进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和发扬,引导建设单位增强文化自觉,设计建造符合文化传承、功能优先、融合环境、环保节能等要求的建筑产品,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城市文脉。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文脉是城市发展的根本与内核,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宝库,保存城市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和保留文明发展的脉络,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高考链接】对应考点全透析 一、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趋势 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大致起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从汉武帝开始,经过董仲舒改造与发展了的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而居于正宗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魏晋南北朝及唐宋时期,佛教和道教思想广泛传播,为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儒家学说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现了“以儒学为主,三教合流”的趋势。 宋明时期儒学对佛、道思想加以吸收和扬弃,形成宋明理学。当理学被官方利用、逐渐丧失自身活力之际,明清时期一些有文化个性的学者向程朱理学及君主专制发出挑战,倡导“经世致用”,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1、演变历程 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