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846

四年级语文下册 11.锁不住的心(1)(冀教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41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四年级,语文,下册,锁不,住的,教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锁不住的心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2个生字,学会书写5个生字。 2.朗读诗歌,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孩子渴望到大自然中去自由自在玩耍、体验、获取知识的迫切心情。 3.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诗歌中孩子的感情,并尝试着和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 教材分析 《锁不住的心》是一首现代儿童诗,诗歌以儿童和妈妈说心里话的方式表达孩子热切的渴望:世界也是一本书,大自然是广阔的课堂,请不要锁住屋门,放我到大自然中去拥抱蓝天白云,亲近小鸟青蛙,在那里,我同样可以获取知识,获得营养。 诗歌共分四个小节,前三个小节结构相似,内容相近。孩子被妈妈锁在家里,不能亲自“去池塘边看青蛙”“去看小鸟的窝”“去上山”,但是,孩子的心却不会被“老老实实”锁在家里,他们依旧可以凭借屋里普普通通的日常物品甚至学习用具生发出自由自在、快乐美好的想象:绿纸片当成青蛙、池塘是脸盆、衣架作大树、鸟窝用枕巾、毛绒玩具是真的小鸟,甚至,桌椅是大山,书本上的字就是羊群……多么奇妙大胆的想象啊,孩子的心理活动为“锁不住的心”做了最好的注解。 如果说前三个小节孩子是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来展示儿童无法被压抑的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天性,第四小节,孩子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了解大自然和获取书本知识同样重要,请您相信我,也请您放开我的手脚,我会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也会在大自然中快乐成长。 诗歌语言浅显,感情真挚、自然,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诗歌中描写的孩子的生活、心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中孩子的心情,并通过文中的孩子和自己生活的对照思考父母作法的用意、出发点,尝试使用恰当的方式和父母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学习生字、词语 本课生字不多,可引导学生自学。 重点指导:“绒”的右边注意不要写成“戒”。 课时安排 建议本课安排1~1.5课时。 教学建议: 一、由学生的生活实际或以往的学习探讨引入,激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割不断,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断,约束不断,有时父母的约束过严、过紧、或者方式不恰当,就必然引起孩子的“不满”与“抗争”。 可以在课前先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自由自在玩耍的时间?在玩耍与学习的问题上你的父母和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学生可能都曾和父母有过碰撞和摩擦,带着感情读书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教材,理解诗歌中孩子的苦恼。 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歌《带雨的花》,诗中的那个孩子曾经“偷偷地跑出了家。”他去追赶蝴蝶,看叔叔钓鱼,看爷爷网小虾……在大自然里,他“尽情地玩耍”。直到天下起了雨,“我才想起了家,想起了妈妈”,当他举着送给妈妈的一大把带雨的花跑回家时,心里忐忑不安:“我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刚才,我真不该/偷偷地跑出家。/也许就因为这个,/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 两个孩子的生活多么相象啊!一个偷偷跑了出来,一个人被囚禁在屋内,心却飞到了大自然中,他们都渴望着父母的理解,同时小小的心理也装着对父母的理解和爱。 通过比较阅读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与父母的矛盾是必然的,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感情朗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是理解诗歌的关键,通篇是用小孩子的口吻写的,孩子因为什么事情、在什么情况下和妈妈说的这番话?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了解诗歌表达的主要内容。 诗歌中的小孩子可能因为贪玩(妈妈认为的)被妈妈锁在家里,并被要求好好读书,在这种情况下孩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